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华夏传媒网今日头条

张俊彪的身世以及文学写作和影响

2023-06-16 15:05:58   来源:华夏传媒网   浏览量:


文/张婉莹

一、主要经历

张俊彪原籍陕西省旬邑县底庙镇张家沟子村(农村合作化并社时村名消失),现居刘西村;1952年11月15日生于甘肃省正宁县永和镇王家寺村(合作化并社时村名消失),现下南村。父亲张自强,1934年12周岁时,一天清晨在家门下小河边担水,遇见一位浑身血伤昏迷不醒的人,救回家秘密养伤20余天,并在底庙镇姐夫家的药铺秘密带回刀剑药,伤员化名白先生,自述是渭南人。他离家前三日才告诉张自强,他是红军游击队的指导员,并发展张自强做红军地下情报员,后培养成长为陕甘边02号特情员,专事重大情报单独传递任务。张自强曾出色地从西安城步行数百里,先后传送出西安事变、胡宗南侵犯陕甘宁、西府战役、扶眉战役等国民党高层绝密情报,因而成为国民党全国范围内重金悬赏通缉捕拿的中共重要特情人员之一。抗战时期,父亲在执行重大任务时,被国民党地方武装抄家搜捕,前妻被杀害。1947年,因传递胡宗南侵犯陕甘根据地的具体时间而暴露身份,奉关中特委指令带母亲弃家匿名连夜转移到甘肃境内,先在罗川镇高家台村高财主家,母子二人做长工,掩护身份将近一年。然后因扶眉战役再次执行紧急任务,被国民党地探特务识破,黑夜携母转移到五顷原子一带山林,住在荒山破窑,帮人做零工,直到正宁和旬邑解放后,才在现籍安家落户,正式取名张自强。解放后按规定身份不能解密暴露,终生务农。母亲张菊花出身于邠县(现彬州市)永乐镇一个大户人家,前夫刘志藩,红色知识分子,早年参加革命,解放战争前夕,担任中共新正县第九区党委书记兼区长,并兼任游击总队政委,打了一个胜仗,奉关中特委命令,召集领导干部在上级指定村庄开会总结,突然被敌包围,领导及誓卫员共五人,英勇作战,全部壮烈牺牲,解放后安葬于邠县(彬州市)革命烈士陵园,立有巨型石碑。刘志藩烈士留有一个不满两岁的儿子,和母亲张菊花相依为命。刘志藩曾向张自强转达过执行特殊任务的指令,牺牲后张自强受托照顾张菊花母子,后结为夫妻。张俊彪小名张其昌,是张自强和张菊花的长子,在正宁二中读高中时,自己更名张俊彪。

1970年冬,张俊彪高中毕业,从学校参军,在工程兵部队历任连战士、营统计员兼测绘员、政治处宣传报道员等。1975年春退役,在甘肃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任编辑,夏季回家收割一季小麦,即在庆阳地委宣传部报道组工作。1976年元旦前,奉调在甘肃省委工作,历任省委宣传部、组织部、办公厅干事、专职秘书、副处长、代处长、处长,期间曾有半年担任甘肃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兼省政协主席秘书,并先后长达七年兼任省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秘书,甘肃省顾问委员会主任秘书。1990年担任甘肃省文联专职副主席。1992年春,调任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兼任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深圳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创会主席。2002年调任深圳市委宣传部巡视员、深圳市文联主席。2005年3月担任深圳市政协专职常委、文教卫体委员会主任、科教卫体委员会主任、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等职。2014年春退休。 张俊彪1984年春考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第八期创作班,后改为鲁迅文学院(北京大学作家班),在北京完成大学本科文学写作学业,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6年农历三月,在海南自治州参加全国首届传记文学研讨会暨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筹备会,是五人筹备组成员,参与筹备成立中国传记文学学会暨全国首届传记文学评奖等筹备工作,属于创会理事;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全国青联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一级作家。

二、主要文学作品

1971年开始业余文学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幻化》三部曲(《尘世间》《日环食》《生与死》,人民文学出版社)、《曼陀罗》(江苏人民出版社)、《省委第一书记》(人民文学出版社)、《没有陨落的太阳》(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山鬼》(解放军出版社)、《风流乾隆》(中国青年出版社),长篇报告文学《鏖兵西北》(解放军出版社)、《崛起在特区线外》(中国青年出版社),长篇传记文学《最后一枪》(中国青年出版社)、《刘志丹》(中国青年出版社)、《董振堂》(中国青年出版社)、《血与火》(中国青年出版社)、《红河丹心》(甘肃人民出版社)、《黑河碧血》(陕西人民出版社)、《刘志丹的故事》(甘肃人民出版社)、《董振堂的故事》(花山文艺出版社)等18部;散文集《神泉》(甘肃人民出版社)、《张俊彪散文选》(作家出版社)、《红菩提紫橄榄》(海天出版社)、《追忆过往岁月》(中国国际出版社 华文月刊杂志社),自述文集《我走过的路》(甘肃人民出版社),中短篇小说集《一篇未讲完的故事》(敦煌文艺出版社),儿童文学集《牛圈娃》(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牛角墨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论文集《情感与魂灵》(敦煌文艺出版社)、《精神与精神性——阅读札记》(江苏人民出版社),电影文学剧本集《孩子和牛》(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诗歌集《苦涩集》(焦点杂志社)等12部;共30部,1000多万字,中华书局精装出版20卷《张俊彪文集》。主编精装出版《大中华二十世纪文学史》(三卷)和《大中华二十世纪文学简史》(江苏人民出版社)、修订精装出版《大中华二十世纪文学史》(五卷)和《大中华二十世纪文学简史》(上、下卷,中华书局),主编《深圳四大支柱产业的崛起》(四卷,中国文史出版社)等重大史典共350多万字。作品已被介绍到美、英、法、俄、日、澳、新、朝、加、以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被收入《中国文学家辞典》《中国小说大辞典》《中国作家大辞典》《儿童文学辞典》等国家组织编写的10多种大型辞书以及《世界名人录》。文学理论界已有研究专著《多棱透镜下的人生——张俊彪论》(韩梅村著,中国和平出版社)、《张俊彪其人其文》(秦兆阳等著,香港永泰出版社)、《理论视野中的作家张俊彪》(刘俐俐著,花城出版社)、《张俊彪研究文选》(墨人等著,花城出版社)、《长篇小说<幻化>评论集》(何西来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张俊彪研究文集》(上、下卷,张炯、廖星桥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张俊彪作品评论集》(张婉莹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和《张俊彪传》(郭久麟著,江苏人民出版社)等9部,共300多万字。

 

 

 

三、主要文学成就和影响

一是1977年春,在新时期最先提出“传记文学”的崭新文体,并开启创作实践;1985年在第七期《飞天》发表关于传记文学写作的理论文章《我与我的传记文学》,这应该是新时期最先见于报刊的传记文学论文;同年,张恩奇、张锐在《文艺报》头版醒目位置发表题为《碧血·丹心·黄土——记传记文学作家张俊彪》的文章,开篇第一句就是“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第一个提出并撰写传记文学的人就是张俊彪。”接连数年,先后出版长篇传记文学《刘志丹的故事》《血与火》《最后一枪》《刘志丹》《董振堂》《董振堂的故事》《红河丹心》《黑河碧血》《没有陨落的太阳》《我走过的路》等十余部数百万字,在文学界和史学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首届全国优秀传记文学奖终评结果的五部作品中,《最后一枪》位列第三名,但被评委会副主任王维玲坚持强行替换为并未进入终评作品的一位北京作者,数年后,评委会主任刘白羽在家里专就此事向张俊彪做了解释。《大中华二十世纪文学史》以及评论家郭久麟教授撰写的《二十世纪中国传记文学史》均开列单章文字,分析阐释张俊彪在传记文学领域的突出成就和重大影响。

 

编辑二是张俊彪的长篇报告文学《鏖兵西北》,先后两版再印十多次,发行数十万册,先后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总政治部“全军优秀图书”一等奖,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大中华二十世纪文学史》以及评论家何元智教授撰写的《中国二十世纪报告文学史》均有分列单节文字进行评述和介绍。

 

三是历时十多年,创作长篇《幻化》三部曲(《尘世间》《日环食》《生与死》)将近150万字,1999年冬,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当年再版,在武汉、深圳等市被评为畅销书;2000年3月21日,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中国作协大楼多功能会议厅,举行为期一天的“张俊彪长篇小说《幻化》首发式暨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西安、广州、深圳等地的老中青三代著名评论家、学者、教授50多位,记者20多人,发言一天,尚有20多人未能发言,会后收到评论文章30多篇;当年,《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新闻出版报》《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文学报》《文汇读书周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文学评论》《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武汉晨报》《武汉晚报》《宁夏日报》《中华读书周报》《粤海风》《深圳青年》《特区文学》《飞天》《焦点》《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以及中央电视台、美国《侨报》、法国《华报》等报刊发表评论、专访、报道1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暨南大学《世纪之交长篇小说与文化解读》、南开大学《隐秘的历史河流——当前文学创作与批评中的历史观问题》等教材,开列单章文字进行评论和阐释;人民文学出版社破例为一位作家的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了建社以来首本评论专集《长篇小说<幻化>评论集》,并报评茅盾文学奖;当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主任张炯教授代表评委先后两次要求作者按三条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出版修订本,即可评奖;张俊彪坚持不修改,放弃了茅盾文学奖。

四是长篇小说《曼陀罗》(原名《现实与梦幻》)出版后产生了重大影响,因为作品描写了天堂、人间、地狱三界的生活貌相,被评论界誉为“东方的《神曲》,当代的《红楼梦》”,《大中华二十世纪文学史》《中国西部新文学史》均分列单节文字进行评述。


 

编辑搜图

五是儿童文学作品,打破了建国以来儿童文学的题材领域,首次描写建国初期农村儿童的生活和心理实况,评论家王一地认为“张俊彪的一组儿童文学作品,为新时期的儿童文学园地吹进了一股鲜活的新风”;儿童小说《牛圈娃》获评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由于几个极左人士到处写信打电话告状,被有关方面责令不予颁奖而告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和多位评委顶住压力,坚持出版了儿童小说集《牛圈娃》,并在出版建国以来全国十位儿童文学作家自传体小说时,将张俊彪唯一的一位青年作家与冰心、张天翼、严文井、金近等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并列十人丛书出版发行。

 

六是张俊彪的诗歌、散文、评论都有不同凡响的成就,诗歌被评论家何元智教授撰写出版的现当代诗歌论著中,与韩作荣、叶文福等诗人并列评述,并分列一个章节的文字进行分析评论;散文成就与影响,在新时期的散文作家中亦有名次,评论家张振金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散文史》,列有单节词条充分予以介绍。

 

七是自筹经费,组织重庆、湖北、广州、陕西、兰州、福州、厦门、深圳等省市12位著名评论家、学者、教授,历时数年,主编《大中华二十世纪文学史》(三卷)和《大中华二十世纪文学简史》,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在海内外文学界和学术研究领域都产生了广泛影响;时隔两年,由中华书局再版修订,精装发行《大中华二十世纪文学史》(五卷)和《大中华二十世纪文学简史》(上、下卷),首次将传记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文体,与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戏剧文学、电影电视文学并列为七大文体展开论述,特别以二十多万字的篇幅记述二十世纪世界华文文学发展概况,填补了华文世界的史学空白。 张俊彪的文学作品,先后获省部级和国家文学奖21项,其中《鏖兵西北》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总政治部“全军优秀图书”一等奖,2009年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共和国建立五十周年文学特等奖和“中国当代文学之星”荣誉证书,并荣获首届世界华文杰出贡献奖。张俊彪是现当代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的主要作家之一,他对文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文学题材的开拓与探索,文学写作模式的突破与创新,特别对传记文学的文体创立和写作实践,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9年6月18日,张俊彪原籍旬邑县委、县政府在县城文化广场的泰塔之前、文庙之后设立张俊彪文学馆,著名作家王蒙题写“张俊彪文学馆”,正式免费向社会开放,2021年咸阳市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发文更名为张俊彪文学艺术馆,迄今已接待海内外群众七万多人次,成为旬邑县一个标志性的文化阅览场所。

 

2023年5月4日张婉莹在澳门

作者简介
 

张婉莹,深圳大学学士,英国利物浦大学硕士,现就职于深圳大学,任张俊彪文学艺术馆终身馆长。主编《张俊彪作品评论集》《追忆过往岁月》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