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炫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自古以来,为官清廉之人在人们的心中都有着崇高的地位。
宋代某官珍藏一面古镜,为了巴结宰相吕蒙正,夸道: ”此古镜可照二百里。”吕蒙正笑云:“我的脸不过碟子大,哪里要用照两百里的呢?”此官十分尴尬,讪讪而退;王安石酷爱收藏文房四宝, 地方官为攀附他,特意登门送来一方古砚,并在王安石面前大吹宝砚的特异功能:“呵之即可得水。”王安石笑曰: “纵得提水,又能值几何?”来人只得悻悻而去。
两则故事可谓异曲同工,官品即人品,吕蒙正、王安石之所以千古流芳,绝非偶然。从古至今清廉为官者为数众多。汉朝杨震说: 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因而有“深夜拒金”的佳话;北朝顾协“棒打赂者” ;明朝周新“悬鹅示众”; 清代直隶巡抚于成龙“立檄拒礼” 皆为美谈;宋朝赵卞出任成都转运使时随身携带的家资仅 “一琴一鹤”而已!
古代廉吏尚能洁身自好,今之干部竟不如古人吗?值得庆幸的事,今天我们的社会并不缺乏清正廉明的公仆,焦裕禄、张鸣歧、孔繁森、牛玉儒哪个不是我们为人的楷模?
古代文人清官大都偏爱莲花之美,其之深爱尤其品性之美。文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乃廉洁之象征,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莲,立于池水之间,不显媚态,不为风之摇摆。赏莲如同赏心——一颗高贵廉洁之心。
万物之廉洁人心之清正一如净水透澈,明晰见底。《晏子春秋·内篇》记载道:“景公问晏子曰:‘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晏子对曰:‘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浊无不污涂,其清无不洒除,是以长久也。”晏子巧言以水之品性比喻为政之德,认为只有像水那样保持至清之德,才能涤除尘垢,使政治永保清明公正。
水清则莲更清,水污浊而莲不随其所动。人身处社会之间,必身临各种现象与是非,心清则为人耿直,原则为首,不为任何变故所倾。应具莲之品性实在为人,观民生,思其所想,追溯其根源,看清事由之本。待人待物均应坦诚相待,不披虚假外衣,华而不实只能暂时蒙蔽他人双眼,内在之本会在言行 电之中予以展露。做人做事的起源不因有某种私心而逐步恶化为具有目的性,为人应当恰如其分,尊崇低调处事的作风。
廉洁是一种高洁品格,它能让人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的抵制各种诱惑,一个拥有高尚思想品德的官员往往是清正廉洁的,宋人苏东坡写有著名的“三养论”.安分以养福,二宽胃以养气,三省费以养下载全文财。即不管是做平民还是做官,都要谨守安分,只有安分做人,才能踏实处世;平时切勿贪吃,受人馈请则会腐蚀个人气节;制止铺张浪费,节省下来的经费用来为民办实事,办急事,将钱用到刀刃上去,这样不仅可以赢得民心,还能遏制腐坏。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只有用平常之心,淡泊之态去面对生活,多一点大公无私之心,少一点浮躁杂念,才能修身养性,提高自身品德,干出一番事业。
廉洁是一种处世态度,祸患常积于忽微,古人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我们应当常怀危机意识,居安思危,摒弃那种“吃点、喝点、花点、玩点是小事”的想法,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勿以恶小而为之,将防微杜渐贯穿于生活工作之中,不让腐坏从生活的细微中找到缺口,勿贪小便宜。勤奋工作,扎实为纳税人办事,在生活中勤俭节约,严于律己,克勤克俭,时刻不忘自省,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塑造良好人格魅力。
清贫自乐,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