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华夏传媒网今日头条

延安苹果映红振兴之路

2023-05-10 10:49:57   来源:陕西日报   浏览量:

  初夏时节,陕北高原上,集中连片的苹果园一望无际。

又是一年盼丰收。苹果园里,果树枝头挂满拇指大小的青色幼果,长势喜人。

延安是全国集中连片规模最大、气候条件最好的苹果优势产区。去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在村苹果洗选车间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

如今,延安苹果种植面积达331.7万亩,年产量达400.5万吨。苹果产业辐射带动延安农民80多万人,苹果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小小苹果已成为乡亲们增收的“幸福果”,映红了越来越宽的振兴路。

品质优良、远销海外、四上太空……延安苹果质量效益持续提高,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挑起农业现代化“金扁担”的延安苹果产业,大有可为。

挑起“金扁担” 种出好苹果

种苹果,果园管理是关键。

南沟村村民赵永东深有体会。“果园管好了,病虫害少,才能丰产丰收。”5月8日,在果园除草间隙,赵永东谈起管理心得。

打理20亩果园,耗时费力,但赵永东干得起劲。

“种苹果效益好。”赵永东说,“收成最好的一年,收入有10多万元,关键是用上了现代农业技术。不走农业现代化路子,苹果产业做不起来。”

在南沟村果园,一条条水肥一体化滴灌管道,精准连接着一棵棵果树。得益于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南沟村苹果产业推广顺利,苹果种植面积已增至3160亩,户均10亩。

南沟村村民挑起农业现代化这根“金扁担”,也挑来了幸福生活。

今年,洛川县果农路红珍比往年轻松不少。这归功于果园添置的新设备——智能化电动自走式果园升降作业平台。

“往年给果园剪枝最快也得11天,今年5天就干完了。新设备便捷又安全。”路红珍说,“摘苹果、收放防雹网、拉枝刻芽等作业环节,全靠它了。”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金扁担”让路红珍尝到甜头:“农机给力,种地就能更省力。”

延安苹果四次“飞”上浩瀚太空,名号愈加响亮。部分“飞天”苹果就选自路红珍所在的洼里村。

当前,洼里村推广高标准矮砧密植示范园建设。路红珍是技术能手,时常奔忙在果园。他说,要帮助大家做好果园管理,种出更多“飞天”苹果。

70多年来,延安苹果产业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壮大。

如今,延安通过推广黄土高原苹果无支架密植高效“3332”栽培模式,以及黄土高原苹果旱作节水栽培、“果畜沼”生态循环和绿色防控等技术,推动苹果产业走上了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升级加改造 发展更高效

延安苹果越种越多,不少果园的产出却逐年减少。品种退化是个“拦路虎”。

怎么办?

老果园要有新种法,矮化密植,事半功倍。延安给果园做起“减法”,开展提质增效的技术革命。

前不久,在洛川县旧县镇洛阳村,苹果首位产业培育项目启动,村民们平整出近百亩土地,建设高标准矮化密植示范园。

“该项目建成后,全镇的苹果种植结构将更加合理,防灾减灾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理念也会更加深入人心。”旧县镇镇长郭艳民说。

高质高效,才是方向。旧县镇是延安推进苹果园提升改造的“缩影”。2022年,延安建成美丽果园42个5898亩、高质高效示范园36个5986亩,改造老果园17.6万亩。

矮化密植园建设标准高,管理也马虎不得。

“矮化密植园需摒弃传统管理方式,要收集气象、土壤养分、果树生长等田间管理数据,并进行分析,做到科学管理、精准管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陵县优质苹果示范基地项目负责人李兴年说。

今年,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实施意见提出,总结推广果业发展“延安模式”,推进老旧果园改造。如今,延安老旧果园改造成效显著,苹果高质量发展“百千万”示范工程取得突破性成效,核心区挂果园综合亩效益达3万元以上。

全链条发展 拓宽致富路

苹果种得好,还要卖得好。

小苹果,如何对接大市场?销售触“网”,电商走在前!

“大家看一下主播手上这颗苹果,果色亮丽、汁水充足……”4月28日,在陕西顶端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旁,销售主播正在给直播间的观众推广洛川苹果。

“每天的订单在7000单到8000单。通过我们不断拓展销售渠道、加大宣传力度,销量在不断增加。”该公司电商销售主管赵锋锋说。

每年秋天,苹果集中上市,如何解决“果多价跌”困境?

进冷库,错峰销售。

“果子放冷气库里,解决了苹果储存难题,错峰销售让好苹果卖出好价钱。”黄陵县桥山华丰果品交易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梁东子说。

冷库储存、智能选果、自动分装,个性化设计、小型化包装,错峰销售、精准销售……插上现代科技翅膀的延安苹果,声名远扬。

“去年,全市新增移动式冷库22个,新增小型选果线33条,苹果预冷分级贮藏量占总贮藏量的68%。”延安市果业中心主任路树国说。

技术能手、苹果“网红”、创业青年……苹果产业催生了一批善学习、观念活的“新农人”。

延安市宝塔区桥沟街道烟洞沟村果农马文昌通过认养果树的方式,拓展了苹果销售渠道,实现了从“卖苹果”到“卖果树”的转变。

一业兴,百业旺。

如今,纸箱厂、防雹网厂等越来越多的深加工企业在延安扎根,填补了产业链重要环节空白,苹果长出更多“增值芽”。

在延安,一个以苹果为中心,串起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格局正逐步铺展。

草木葱茏,生机盎然,一棵棵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树”上,缀满枝头的幼果积蓄着新的力量。作者:陈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