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城固法院 彭娅群
再观《奉橘帖》,仍然令人陶醉。“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这是王羲之在橘子成熟后问候好友的一封短信。笔端挥洒自如,虽寥寥几字,却款款深情,道不尽分享的喜悦。
我的家乡是橘乡。每年的4月底,橘子花竞相绽放、星星点点闪烁于漫山遍野的绿丛中。待到10月,此起彼伏的山头被小小橘光照亮,红了一片天。剥开橘子皮,鲜美的果肉虽与那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橘子大不相同,但却与那千年前留在宣纸上被写进《奉橘帖》里的情意一脉相承。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为了响应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政策,家里关闭了小砖厂。迫于生计我们家成为了村里最早的柑橘种植户。全家人用汗水滋养着橘树苗度过一年四季、只为盼得秋来硕果累累。令人欣慰的是,丰收之余竟另有收获,镇上授予了家人“致富能手、勤劳之星”的荣誉称号。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能赢得劳作的精神荣誉实属不易、敢为人先的父辈们用自己朴实的双手开辟了一条橘乡之路。一传十、十传百,在示范引领下,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橘子,走上了勤劳致富之路。
橘子除了被当作分享之物以外,俨然承担起了农户生计中的重要角色。在这角色转型的背后,是橘子树不断自我调整适应新的自然环境,向北突破了柑橘种植地标新纬度,也是橘乡人长期因地制宜不断探寻新资源,培养出国内唯一的“酸甜型”果品。
橘花洁白无暇、橘叶经冬犹绿,那是一种来自橘根守土不迁的气节,橘乡人吃苦耐劳、敢为人先,那是一种来自乡土文明的底气。
我的家乡是橘乡,更是文明之乡。“神奇橘乡、张骞故里。”这八个字凝练出了家乡独有的气质,仿佛在向每一个来到这片土地上的人表达出热忱的欢迎、向每一个领略过风光踏上归途的人激昂地诉说着文明的故事。
张骞从长安出发,开辟了横贯亚欧的古丝绸之路,奏响了贸易流通、文化互通的历史序曲。自此,以丝绸为代表的文明之路向世界讲述着“遥相呼应、民心相通”的中华故事;以共享为理念的“一带一路”向世界描绘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中国蓝图。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张骞凿空之举展现出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又何尝不是祖祖辈辈橘乡人奋斗精神的原型。《奉橘贴》里“奉橘”二字依稀损毁、但精神历经千年未泯,橘乡人世代更替、但植根于内心深中的文明尤在。
今日之橘乡,传承着历史的文明;橘乡之今日,续写着文明的历史。回首岁月,这历史也曾忍辱负重、这文明也曾饱经风霜。数十万亩的橘树因寒冬而挨不到来年春天吐露芬芳,数以万计的种植户因疫情看不到丰收时应有的喜悦。昔日的集市一片死气沉沉,橘乡人在此刻低下了头。
低头,是已做好准备走上坡路的姿态。寒冬再寒也阻挡不了橘根向下猛扎的生长势头,疫情再险也阻断不了政企联动全力打通的销路,而这一切的背后还有橘乡人默默守候、迎难而上的骨气让死气沉沉迎来生生不息。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百年以后虽已无你我,但这
待到秋来,看橘子傲立枝头,心中感慨万千。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文明之光将激励着一代代橘乡儿女在土地上奋力奔跑、留下文明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