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金龙峡口,看到了青山翠影,听到了碧水欢唱,却没有步入其中,真是有些遗憾。还好,行色匆忙中瞭了一眼,逮住了一块石头,让它和那一方绿色的天地长时间留在我的心里。
石头立在景区门口,有着秦岭大青石的底色,却透着微微的翠绿,流动着光滑的线条。蓝天为幕,翠竹作屏,阳光端端照下,让它有了绿园主角的光芒。往外走时与它打了一个照面,抬头仰望了一下。擦肩而过时,感到一种震撼,连忙转身再看了几眼。一下子看不透时,就掏出手机拍照留影。坐到了车上,把南山甩出好远时,混沌的心里突然涌现出罗丹雕塑的画面。我急切地转过身,想用目光把那块石头抓回来,再细细把玩一番。遗憾中,我给社科联的大姐说,刚才那块石头像罗丹作品中的《吻》。
我把手机里的照片放大,边看边介绍。右边直立的是一个伟岸的男子,有着厚实有力的臀部,粗犷挺拔的脊背,肌肉发达的胳膊。他站在一个坐着的美人跟前,长长地伸出脖子,低头深情地吻着。美人的脸隐于他的头下,从突出的下巴可以看出,她在迎接和享受着他的热吻。她的背部同样峭立,一只手向前揽着,胸前涌动着爱的波浪。她伸腿坐在那里,长腿上的裙子自然下垂,上面有水波纹式的线条,线条中发出幽幽的翠绿。他们太投入了,忘了身边的人,忘了四周的天,也忘记了时间,就这么一吻千年,相爱永久。听着我这么痴痴的想象和介绍,大姐笑着说,“还真让你逮住了,越看越像。”前面开车的小韩也甩了一句,“看来,出门还真得带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我悄悄地荡出《吻》的图片,真正对比时才发现,样子上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男女的站位、手脚的摆放、曲线的流动等。但是,我仍然认定他们间有高度的神似,陶醉于第一眼的感觉,觉得秦岭的天然大师一点也没输给西方的天才大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几天,我一直在推销着我的发现,把那张照片和罗丹作品一起发给很多老师。今天早晨,我忽然想到,大秦岭里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奇伟瑰怪之天物,等着人们石中请仙式的发现。
金龙峡本是秦岭北麓的一条小沟。不知哪位先人探山寻幽、水中望月时,在河道里有了神奇的发现。碧绿的水下,青绿色的石头上,乳黄色的玛瑙石天然地勾勒出若干龙形图案。或舒展地潜于河底,或俏皮地攀在河岸,或神龙见首不见尾式地隐没于路边。这一发现传开后,人们在河道里发现更多的金龙,让这条小沟有了金光闪闪的名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隐于民间的金龙峡就这样冲出大秦岭,引来四方客。
其中就有本地乡贤薛先生。他生于斯,兴于斯,心系家乡发展,提出了美丽富足的共同愿景,与一批志同道合者早早做起了金龙峡的山水文章。近三十年来,他们以聚沙成塔的坚韧,精卫填海的投入,玉女绣花的功夫,一点点做着保护、开发和提升的工作。水从山上来,他们珍惜这上天的馈赠,让匆匆流过的绿水美起来、活起来、欢起来,把一河两岸打造成农闲时百姓流连之地,假日里市民休闲之所。山水不倦奏清乐,四季有意染彩画。拿惯锄头的农民,得金龙出峪之启示,采山头变换之长风,白天在大地上挥汗,晚上在炕桌上作画,画出心中的美好,画出金色的日子。如今,这些画作连同画师、画坊,聚集到了河边,实现了人文与自然的亲密结合,让更多人与天地共同绘就大美画卷。
一河水开,百业兴旺,几万亩的槐花林、几百亩的玫瑰园、百十亩的翠竹园、生态养殖基地、生态康养中心,以及消闲度假、研学培训、户外锻炼等项目已经落地开花,满足着更多人的高质量需求,也为更多农民提供了富在家门口的机会。
金龙出峡,带着幽谷里的神奇;游人上山,唱着新时代的欢歌。金色汗水养护出的十里峡谷,吹拂着绿色的风,流淌着绿色的水。醉人的空气中,绿色的生态里,人们正享受着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