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旭友
近年来,呼伦贝尔农垦大兴安岭垦区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职工增收和企业增效,凭借独特的自然资源条件着力发展大健康产业。该垦区积极探索发展养蜂业和蜂蜜产业,通过打造小蜜蜂产业来“酿造”农垦的甜蜜事业。
该垦区是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特有的纯天然优质蜜源地,昼夜温差大,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水资源丰富,呈弱碱性,森林覆盖率高。盛产苕条、黄芪和野玫瑰等百余种药食同源中草药。尤其是垦区扎兰河农场蜂蜜均为成熟蜜,经中国农科院蜂蜜研究所检测,蜂蜜中“碳-4”植物糖达标,波美度达到42°;养蜂户在使用巢脾的生产蜂蜜过程中,无巢础、无铁线,避免了有害菌的滋生。工蜂自造出“雄蜂巢脾”,为生产无污染、无添加、无抗生素、无药残。因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花粉糖份的积累。打造了三大“拳头”产品,即单花极品苕条蜜、单花极品油菜花蜜和百花蜜。所有产品为自然生产法的原生态蜂蜜,蜂蜜中活性成分高,富含16种氨基酸,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呼伦贝尔农垦每年种植200万亩油菜,盛开的油菜花,也为生产单花极品油菜花蜜提供了优质蜜源。
经过农垦干部职工们多年对养蜂业的实践证明,能把“小蜜蜂”做成富民强垦的“大产业”是农垦人的梦想。2018年7月,在呼伦贝农垦的助推下,呼伦贝尔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芥花油之都”。今年---月,大兴安岭垦区借助国家扶贫项目和企业自筹投资1200万元,在扎兰河农场建设年可加工100吨优质成熟蜜的加工场,现已动工,预计10月中旬完工。
垦区扎兰河农场是“全国百家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之一,养蜂基础好,历史悠久,在“无巢础、无铁线”成熟蜜发明者鲁树全的引领示范带动下,养蜂规模和蜂蜜产量逐年增加。截止2018年底,全场共有养殖户45户,蜂群已超过2000群。还有甘河农场蜂农董开成、孙文涛等蜂农们多年来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养蜂业,董开成的产品还参加了中俄蒙三国展会,远赴韩国和日本。
如何把这一富民的生态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本地区的发展,垦区从严格抓好五项工作入手,大力发展小蜜蜂产业。
抓好基地建设,保障优质蜜源。为提高组织化程度保障蜂蜜质量,5月份垦区组织养蜂户注册成立了“林泉蜜蜂养殖合作社”,形成“养蜂户+养殖合作社+成熟蜜加工厂”的合作链条,确保加工厂生产所需优质蜜源。
抓好质量标准,保障食用健康。垦区购进全国最先进的压榨式生产线,采用纯物理压榨,年加工成熟蜜100吨。严把蜜源质量关以质取胜。对二次精滤、罐装线、内外包装车间严格按食品操作规程执行。同时,研究巢脾“吃干榨净”的问题,对于压榨后的残脾,购熔蜡、过滤设备,加工优质蜜蜡,做医疗、军事、化妆品的原料。通过建立标准体系,设计成熟蜜设计生产流程,批批检测,把质量视为生命线,做到原蜜不合格不入厂,商品不合格不出厂。
抓好品牌效应,保障市场供应。垦区加强品牌建设,通过公众号、快手、火山等新媒体进行宣传,不断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步形成品牌效应。进军“北上广深”高端消费人群市场,对人口流动性较强的高铁、飞机、连锁酒店开拓蜂产品销售。
抓好示范引领,保障品质提升。通过抓典型示范户、典型示范队建设,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为鲁树全的“无巢础、无铁线”成熟蜜生产法。申请发明专利。与中国农科院蜂蜜研究所合作,为大兴安岭农垦“成熟蜜”生产基地挂牌,并使之成为中国农科院蜂蜜研究所的科研基地。同时,垦区加大养蜂户技术培训力度,普及养蜂及蜂蜜知识。总结蜜蜂精神、讲好蜜蜂故事、传播蜜蜂文化、宏扬蜜蜂精神。创建“蜂农沙龙”论坛平台,打造蜂蜜小镇。
抓好强强合作,保障五方共赢。垦区根据“成熟蜜”生产特点,与蜂农、林业局、加格达奇绿源蜂业有限公司和中国农科院蜂蜜研究所及消费者合作,让生态养蜂与生态环境变成了相互良性影响,企业与企业强强联手促进双赢,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又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开发出了市场所需的“康养、宜养、宜美”蜂产品,如蜂蜜酒、新口味蜜膏、创意巢蜜、油菜花粉饮料、蜂蜜果醋、蜂蜜酵素、蜂王浆口服液、蜂胶复合产品,以及蜂蜜手工皂蜂蜜面膜等蜂产品,保障消费者营养健康,让蜂农端稳“生态饭碗”稳增收。从而实现了蜂农、林业局、企业和科研部门及消费者的五方共赢。(文/周旭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