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华夏传媒网今日头条

内蒙古多措并举提高农村脱贫能力

2016-12-13 10:32:03   来源:   浏览量: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提出,为加快推动贫困人口脱贫,要精确瞄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作用,稳步提高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能力。

  在内蒙古农村,这种“综合性”的实践正在日益发挥威力,从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到健康扶贫,农民的脱贫能力日益提高,生产和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改善。

  一大早,一场别开生面的精准扶贫培训会,在内蒙古科左后旗金宝屯镇套布海村的会议室开讲了。台上,技术员一会儿讲,一会儿画,解答着在场农牧民在庭院蔬菜种植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帮助有意愿发展庭院经济的贫困户签订订单合同。台下,农牧民连珠炮式的提问一个接一个。翻着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村民包铁花说:

  包铁花:这小日子也能过起来了,以前园子里啥也种不上,种点也不值钱,现在种蔬菜,让我们发家,我们认可干,累点也没事,不出去了,在家就挣钱。

  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现场就有38户贫困户签约。包铁花签订了种植两亩豆角和胡萝卜的订单,签完后她就迫不及待地找包联干部帮她规划庭院。

  据科左后旗财政局副局长吴吉海介绍,近一个时期以来,财政局包联干部深入贫困群众家中,并针对各户实际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庭院经济的产业扶贫路子,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吴吉海:庭院经济适合咱贫困户的特点,庭院比较大,省劳力、省资金、风险小、见效快。通过旗财政局多方联系,与家禾公司联络之后,与村民签订订单协议和回收合同,使他们达到增产增收。每亩地增收2000元以上,使咱们贫困户吃一个“定心丸”。

  为了确保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科左后旗财政局通过“项目+合作社+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在技术上指导农户,组织统一销售;同时,对订单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有效规避了“一家一户”的市场风险,解决贫困群众的后顾之忧。家禾农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春生:

  张春生:我们主要是为老百姓解决技术难题,给他们规划出来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的问题。前期我们提供种苗,全程技术跟踪,设了一个农业技术服务站,每天为老百姓解决技术难题。我们组成了一个精英团队,签订了各种蔬菜订单,我们能卖什么就让老百姓种什么。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仅庭院蔬菜种植一项,每户就可增收2000元到4000元,庭院养殖每户可增收600元到1000元。金宝屯镇两家子村村民王国生:

  王国生:我觉得这事非常可行,这个市场要翻个三四番。过去咱们老话说,一亩园田顶十亩大田,这个绝对可行。他能回收,能保我们的技术,现在老百姓缺的就是这种技术,如果有这种技术在里边,再通过财政局帮助我们,我想脱贫致富很快就能实现。

  对于有产业基础的地方实行产业扶贫,而对于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则实施搬迁移民。

  内蒙古科左后旗巴嘎塔拉苏木乌日都巴嘎布拉格嘎查,喜庆的蒙古族民歌声中,村民钱德门一家搬进了新房。干净明亮的房间被阳光铺满。看着忙里忙外的扶贫干部,再摸摸绣花的新床罩,68岁的钱德门脸上笑开了花。

  钱德门:住土房20多年了,房子破了,棚顶都漏雨,门窗都坏了。现在,这扶贫政策出来了,我被列入了贫困户,得到了异地搬迁的项目。我们一家三口住上了60平的砖房,我特别高兴。

  据巴嘎塔拉苏木苏木达梁旭滨介绍,在异地扶贫搬迁过程中,房屋建筑质量以及结构设计都尊重贫困农牧户的意愿。目前,全苏木5户异地扶贫搬迁户已经全部搬迁入住新房。

  梁旭滨:2016年异地搬迁户现在已经全部完成搬迁任务了,都已经入住了。住房面积根据贫困户的人口定他的住房面积,人均面积都能达到20平以上。彻底改善了农牧户的住房条件。

  通过采取集中和插花式安置方式,科左后旗投入资金560多万元,共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94户280人,截止目前,已经全部入住。

  但是,怎样才能真正实现“搬迁一户,脱贫一户”呢?科左后旗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统筹使用各类涉农涉牧资金,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扶贫、小额贷款等各类扶贫开发项目,重点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确保每个搬迁户都有发展的主导产业,有致富增收门路。科左后旗扶贫办副主任刘秀丽:

  刘秀丽:针对不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帮助贫困户通过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产业问题解决了,“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仍是“趴”在致富路上的“拦路虎”。

  隆冬时节,滴水成冰。科左后旗朝鲁吐镇卫生院的照日格图院长,冒着严寒来到了一位高位截瘫的患者家。这位患者因其随时需要体检、每天都得用药,可又不方便住院,所以将病床安在了家里。照日格图:

  照日格图:他们来回不折腾了,如果去市里看病的话,还得有人陪,还得花的钱多。

  这位高位截瘫的患者叫包龙,今年51岁。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在读书,妻子要照顾家庭、孩子,无暇兼顾在市里住院的他,只能接回家里照顾。但是,出了院就无法享受到合作医疗报销了。针对这种情况,当地政府将他家纳入了“家庭病房”健康扶贫政策中。照日格图:

  照日格图:去市里住院的话,一个月最起码的花四五千块钱。现在,“家庭病床”建立以后,他这个家里面就是住院式的管理。以前的话,不住院的情况下,吃药、治病不报销,现在家里面都可以报销。

  为解决因病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在康复期间治疗及后续医药费用报销等问题,2014年初,科左后旗制定并出台了“新农合家庭病床”制度及补偿办法,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减轻卧床患者经济压力。通辽市科左后旗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杨君:

  杨君:重点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为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设立家庭病床,再一个是在公立敬老院设立康复卫生室。家庭病床主要以贫困人口、60岁以上失能、部分失能老人为主,10至15天为一个疗程,每月定额费用450元。

  经过三年的推行,“家庭病床”的服务模式社会效果突显。杨君介绍说,截止目前,全旗已建床18319人次,补助金额634万元;同时,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全面启动新农合医疗补充保险工作,进一步减轻了贫困人口就医负担。

  杨君:其好处一是解决了部分慢病“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问题;二是解决了农村牧区卧床老人不能享受合作医疗待遇问题;三是解决了公立敬老院老人健康养老的问题;四是解决了“失独”家庭未来养老问题;五是解决了政府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