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华夏传媒网今日头条

“跑”出穷山村的大变化(下篇)

2016-12-14 17:49:44   来源:陕西省委组织部   浏览量:

 

 

----记安康镇坪县阳河村第一书记朱兆兵

【导语】自去年7月到安康镇坪县曾家镇阳河村驻村的一年时间里,“第一书记”朱兆兵和村民打成一片,跑项目争取资金,村民有喜悦与他分享,有困难向他倾述,他也已经深深地融入到阳河村这个偏僻的村子里,“第一书记”的扶贫日记系列报道:今天继续来听陕西台记者曹媛媛采制的录音报道《第一书记朱兆兵: “跑”出穷山村的大变化》,下篇。

 
考上了!
考上了好,我听说了
他是那个陕西理工大学录取了
已经录了吗?
录了录了
陕西理工大学是?
它是一本大学,正式通知书还没来,水喝点。
记者采访那几天,正是一年一度的高考放榜的日子。53岁的阳河村村民杜咸明家里迎来了大喜事——儿子考上了重点大学,他也是阳河村今年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娃娃,加上女儿,老杜家里一下子出了两个大学生。不仅老杜心里乐开了花,村“第一书记”朱兆兵也是开心的不得了。
你想他两个大学生出来了,无论他们将来走出社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有一定收入保障的。
10年前杜咸明在矿上打工时发生了意外,脊椎骨断了4根,被认定为二级残疾,再加上两个上学的孩子,全家的费用都指望他爱人外出打工。为了节约几十块钱的路费,老杜的爱人多年来过年过节都不敢回家,就连儿子考上大学这么重要的事情,她也没回来。
老杜的家孤零零地矗在半山腰,几乎与外界隔绝,全家人吃水都靠亲戚从山下一周挑一次。但这些老杜很少与外人提起。
我这个人也是不服输的,出了这个事情你有啥办法。
朱兆兵到村里上任的第二天去老杜家走访,屋里没人,找了一圈,才发现他正趴在自家地里,一点一点往前爬着种玉米,这一场景让朱兆兵永远忘不了。
他们从内心来说,希望日子能过得好一些,内心的这种渴望。我就觉得习总书记提出来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真是要把这个工作做好。
一个多月里,朱兆兵不仅找人给老杜家安装了水泵,解决了吃水困难;修缮了漏雨的屋子,拉了电线;还募集了5000块钱,解决了孩子上学的燃眉之急。老杜的大女儿杜安琴:
感觉特别亲切,特别接地气那种书记,别人一直牵挂着你,不一样。之前生活是怎样就是怎样的,但是现在有希望。
采访中,朱兆兵的手机经常被打爆,贫困户找他,村主任找他,镇上县上领导找他,企业找他……但他看上去没有一点不耐烦。离开杜咸明家后,朱兆兵拨通了曾家镇张镇长的电话。
张镇长,我想请示你个事情,你说慢性病的这个报销要县上哪个部门管呢?……到镇上卫生院把表一拿一填,那最后检查到县医院检查吗?好好,谢谢。
朱兆兵帮忙询问的这个事是贫困户何海兰遇到的问题。何海兰和老伴患有高血压、脑血栓,几乎没办法下地干活,老伴去年看病光住院费就花了8000多,子女常年不在家,老两口又不识字,对相关的报销政策更是一窍不通。朱兆兵与村干部商讨后,决定一起替他们去县上问问。
 “我们是曾家镇阳河村那边的,村上的,就是想来问一下咱们慢性病报销补助这一块,程序是怎么办理?我们申报就是每年的3到4月,最迟不会超过5月,你意思是今年已经过了这个期限了是吧?……”
在镇坪县卫生局合疗办,不知道中间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工作人员说报销已经过了申报期限。得到这样的答复,朱兆兵很沮丧,甚至有点窝火。
呀,我这不是想着想着这会,我想着随时都可以跑,想着前段时间忙完了,最近来了跑这个事,来了才知道时间还有实效呢。过去咱们都不了解,不了解这个政策,了解政策知道3月份报,哪怕明天报今天赶都要把它赶出来。
跑完县上的合疗、残联、信合、扶贫局,朱兆兵的后背已经湿了一大片,回到村里天色已晚,顾不上休息,他又和村干部坐在村委会的大槐树下,商量着第二天和村上法律顾问碰头的事……
为节约时间,多为村里办事,朱兆兵常常泡碗面便把自己应付了。他在阳河村租住的“家”,也布置得十分简陋: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只烧水壶、一个水桶就是全部家当。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朱兆兵每天为各种事情忙个不停。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阳河村早日脱贫,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朱兆兵:
我呆到机关里头,就一天坐到电脑跟前,搞个材料,没劲。我这个人好动,只要这个事我一天跑上,我去做,我去说上,我就觉得我越干越有劲。
村民们说,现在他们对这个经常一起蹲在田坎上聊天,一起下地干活,一心为他们谋发展的“第一书记”满意极了,大家对脱贫也有了更大的信心。阳河村贫困户杜咸明:
我再有5年,别说脱贫,我起码要奔小康,我认为小康是什么呢?不担心柴米油盐酱醋茶,数钱数到手抽筋,我对我未来充满信心。
刚来阳河村那会,为方便联系,朱兆兵印制了联系卡发给每个村民。联系卡背面是他给村民的几句心里话,其中一句是“希望大家把我看成阳河村的一员,不当外人,愿意和每位村民结交朋友”。
整整一年过去了,这个操着一口陕北话的第一书记,真的成了阳河村人,不论跑项目还是接待来访者,他张口便是“我们村……”,现在和村民们聊天,再拗口的方言,他也能听得懂。让村支书屈召勇“嫉妒”的是,朱兆兵有时出去给村子跑项目,很多群众就问,朱书记人呢?咋几天没见了,啥时候回来?屈召勇:
最开始嘛,他再能干我也不知道,来了一年了,这才真正的了解他了,现在我们关系处得也特别好,就是他调走了,我们肯定不会忘记他。我们还有个想法,能不能让他在这,以后在这盖个房子,老了到我们这来看一看,有时来玩一下,毕竟是他工作过的地方,他也给我们这带来了这么大变化。
今年7月,朱兆兵任期满一年,本该回到省里上班了,但阳河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刚有些起色,大家都舍不得他走。经过和厅里沟通,他决定再干半年。最近,朱兆兵 正忙着邀请省上一家规划研究院制定《杨河村精准脱贫规划(2016-2018年)》。朱兆兵打算利用后面的时间,和村、镇、县干部一起,把这本厚厚的规划仔细修改几遍。有了规划,他相信阳河村未来的脱贫攻坚道路会越走越扎实。
我在这里头就要中间起到桥梁的作用,把各种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发挥到最大的能量。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走进村子,带着感情来到村里头,在一天我给老百姓把这个事办好一天,为他们服务好。
记者手记:
跟着朱兆兵走街串户,几乎每个村民都能讲出他的故事,近的如帮村民找工作、看病,远的如为村里修路、修桥,桩桩件件,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间。
朱兆兵凭着自己的拼劲,如愚公移山般,让村庄渐渐焕发新颜,让村干部有了干劲,让村民恢复了信心。这背后的代价是,朱兆兵的儿子今年中考他没能陪在身边,父亲做手术他也没能陪在身边。
朱兆兵显然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干部,他肯干,但不蛮干。村庄治理难题不少,他的成功让我们看到,带有不同知识背景、工作经历的“第一书记”,或许能成为破解贫困村难题,补齐软弱涣散村短板的钥匙。【责任编辑:格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