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日,第三届全国村镇规划研讨会在武汉举行,会上,住建部负责人介绍说,2017年,我国将启动濒危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行动,同时,还将在传统村落开展传统民居普查,实施挂牌保护,组织传统民居保护修缮。
有人说,传统村落是“记得住的乡愁”,保护我们的古村落,也是保护我们的历史,留住我们的记忆。当然,咱们国家对传统村落进行专项保护,也不仅仅是为了这些。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修缮后的古村落资源,是可以帮助当地老百姓发家致富的。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子雨聊一聊“古村落”背后的生意经。
张子雨:随着经济发展,乡村也进入了现代化,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渐渐地大家也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村子没有了特色。都是水泥小楼,柏油马路,原来有一些寄托着传统的东西,比方说戏台,祠堂,慢慢地少了,甚至是消失了,这种情况,就是一种建设性破坏。也正因为这种现象慢慢出现,有不少人都可能有感觉,咱们自己的村子虽然越来越好,但是和其他村子有啥不一样的呢?
经济进步是必要的,但是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多层次影响,得有充分的认识。现在,住建部就说,要采取抢救性措施遏制传统村落衰败趋势,启动濒危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行动。
传统的村落里,各种建筑、各种设施的布局,都有特定的文化意义,只有把这些东西保护好,才算是真正守住了根源血脉。住建部的做法,的确是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但是,既要发展经济,还得保护传统,这当中咋样取得平衡呢?
我觉得,其实关键就在于,顺应乡村生活本身的发展。现在不少人都喜欢出去旅游,看看各地的古镇。从这些古镇当中,其实可以感受到一点,那就是,这里面的人还是保留着原来的生活方式,而相关的商业开发,都是顺应着这些村镇的发展脉络来进行的。我国几千年以来都有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商业也是一样,顺应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所以,乡村的保护和发展,是可以有机统一的。关键在于,一定要顺势而为,千万不能硬来。当然应该把自己的文化传统开发成产品和服务,但是千万不能硬生生地造出一些似是而非的风俗,更不能把自己的传统放在一边,而去模仿一些所谓高大上的习惯。
顺应文化传统,顺应乡村自己的节奏,才是最好的发展途径。
正所谓:
乡村文化传承久,古老传统不能丢。开发保护要结合,顺势而为是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