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25日消息(记者韩晓 湖南郴州市记者曹黎云 陈晶)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最近,各地的乡村游迎来旺季。我国不同地区根据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观光采摘、高效特色种植等优势主导产业,让农村经济、特色农业和农村风情焕发出了崭新的活力。
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模式不仅为农民的拓宽了增收渠道,也让更多的人回到家乡建设新农村。
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和平村村委会旁的水帘洞生态家园,是当地最早兴建的一批农家乐之一。因为地理位置好,加上设计的屋顶餐厅装修新颖,风光独特,生意一直很不错。水帘洞生态家园经理吴建国:
吴建国:游客评价这边风景好,空气好,我的想法是要让旅客在这里有大自然的感觉,吃得开心,看得远,站得高。从开业到现在,每天游客都很多。
据统计,目前和平村具有规模的农家乐已经有30多家,每年带动农副产品销售额可达数万元,为村里增加就业岗位可达300多个。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也深受游客的喜爱。
游客王女士:风景很优美,到了春天到处都是花,特别是有阳光的时候,感觉很漂亮,到这里玩心情也非常好。
游客陈女士:空气挺好,而且感觉这边的水特别好,特别清凉,这边的山也特别绿。
看着家乡的农家乐开得如此成功,近两年,一些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到和平村,自己创业,发家致富。今年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刘国丹就是其中之一。一直在外打工的他,听说家乡在搞新农村建设,索性返乡创业开起了农家乐。
和平村刘家农庄经理刘国丹: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想搞个农庄,于是就搞起。生意也还可以。因为通过新农村建设,环境也蛮好,有些游客也是慕名而来。
同样,和平村廖家组王玲妹也在自家屋前搭起农家草棚,设置凉亭、水台、菜园等,将田园风光和原生态乡厨结合,开起了农家饭馆。
王玲妹:最主要的想法,想在这里做一个生态农庄,可以自己种菜,自己养鸡养鸭,自己养鱼,让客人在这里吃的放心,吃得健康,去年十月一号开业以来,来过的客人都很满意,觉得这个地方非常好。
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民的生活带来改变。不止是湖南,在传统农业大市的通辽市,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农业”新业态,通过发展观光采摘、高效特色种植等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推动了当地旅游的供给侧结构改革。
而且当地不止是农民自己发展,政府也有引导和扶持,眼下,正值果蔬种植大棚采摘旺季。在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米家农业科技园的草莓大棚里,一颗颗果实饱满的草莓娇艳欲滴,味美诱人,吸引了不少通辽市民及周边城市的游客前来采摘,品尝来自田间的“新鲜”,体验采摘的乐趣。
游客金立鹏:到村里放松一下,让孩子了解、亲近大自然,让孩子知道草莓是怎么长出来的。
正在品尝草莓的游客王艳君:第一口吃到草莓感觉特甜,自己采的放到嘴里味就不一样,我觉得周六日、近一点,和朋友开车过来挺好的。
除了草莓采摘,米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各种动物也颇受游客欢迎,尤其是深得年轻游客的喜爱。
游客袁博:我以前都没看过这些小动物,我感觉更亲近自然了,能摘到自己喜欢摘的草莓,也很有成就感。
近年来,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采取“土地流转+龙头企业”示范带动,着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目前,通辽市已建成油桃采摘园、米家农业科技园、太平庄葡萄采摘园以及果蔬花卉采摘园5处生态观光农业园区。
米家农业科技园负责人李家宝告诉记者,采摘园区的鲜水果和花卉,全部采取无公害有机肥的绿色栽培方式。目前,园区对外开放的6座温室大棚,客流最高峰时,一天能接待游客近300名。
李家宝:现在,日光温室大棚就有50多座了,里面全部种各种水果。像其他各种绿色蔬菜种植都是以有机为主,各种瓜类,咱们今年也准备种一些。
为做大做强特色生态旅游业,通辽市科学利用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将旅游业与传统农业相结合,打造以踏青、采摘为主的乡村生态游。这种结合,打破了以往以旅游景区为主的单一模式,让通辽处处是风景,处处能旅游。
通辽市委书记罗永纲:在我们“500公里风景大道”主轴之上,分别把下面的微循环毛细循环管网建立起来,走道哪个村到处都挂着旅游牧户、旅游农家游这种标准化的品牌餐饮服务业,进去之后能够享受到纯绿色、无污染、天然的农家、牧家的旅游餐,农餐和蒙餐。
近几年,通辽市在资金、技术帮扶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专项补助资金,减免土地租赁费用的方式,鼓励有条件的重点村发展乡村游产品。同时,重点抓好“十个全覆盖”工程中重点建设的六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上的42个乡村旅游特色村屯,按照串点成线、以点带面的原则,有计划地发展一批农家乐、牧家东等乡村牧区特色休闲体验旅游产品,逐步将乡村游产品打造成农牧民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责任编辑: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