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扎兰屯市哈多河镇边北村博兴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春
近年来,扎兰屯市把构建绿色产业主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扎兰屯市哈多河镇边北村博兴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春为帮助当地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用自家良田做试验田,种植水稻。
在扎兰屯市哈多河镇边北村有一块300多亩地的水稻试验田,这是扎兰屯市哈多河镇边北村博兴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春为调整产业结构,带动更多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利用自己家、父亲、兄弟家共312亩地作为试验田,试种水稻。烈日炎炎的夏季,扎兰屯市哈多河镇边北村博兴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春的弟弟赵勇在这片旱改水试验田里,正用四轮农用水罐车从田头新挖的蓄水池里抽水,再向水稻田里注水。“头一年确实是累点,也有些风险,整个哈多河镇就我们搞这个合作社试验田,老百姓都看着我们呢,现在我们这是300多亩地,这要是改成了,基本上这一片地就全都改了。”赵勇告诉记者。
据了解,扎兰屯市哈多河镇耕地面积2.8万亩,农作物主要以种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为主,特色产业主要有蔬菜大棚种植、中草药种植和林果业。由于近年来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价格不稳定,导致农民辛辛苦苦一年收入并不高,为此,作为扎兰屯市哈多河镇边北村博兴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春苦思冥想,边北村走什么路,如何使村民增收致富等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赵春告诉记者:“我们这的种植结构有点太单一了,所以在结构调整方面我想到了旱改水,作为博兴合作社的一员和一名党员,我有这个义务,也有这个能力,带头为老百姓作出个样子,在哈多河镇水田这是一片空白,所以我想在水田这进行尝试,希望凭自己的努力作出些成绩,为当地的百姓做个表率。”
因为没有种植经验,加上初期购买设备投入多,引进旱改水这个技术,农户都有顾虑,作为合作者理事长,赵春决定用自家的良田做试验,经过反复做家人的工作,得到了父亲、兄弟的理解,同意了赵春的想法。为了做好旱改水试验,2016年初,赵春先后带领父亲、兄弟到龙江县、甘南县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半个多月,看到其他地区种植情况和收入状况,这更加坚定了赵春一家人试验的决心和信心了。“我哥初期想要改造时说句心里话,我们确实不同意,旱改水特别累,我说种点玉米、杂粮得了,但是要是为了生活,为了经济还是可以,但是咱们出去也瞅了,也走了,从齐齐哈尔往这边,这一片都问了,那边也有亲戚大家都说稻田比旱田收入能高,现在玉米价也低,要是旱改水的话,按理来说稻田还是比旱田强,籽啥的都是那边专家给引进过来的。”赵勇感慨道。
说起最初旱改水,赵春感慨的说,本来想利用村里喷灌水源井种植水稻,但由于是喷灌式水源井水量供不上,无法使用,而试验田离河道较远,引不过来,这可愁坏了赵春一家人。当初旱改水这块想的吧挺简单,好象这事就是把旱田打成埂,出来后又想咱们就用项目开发区井先往外抽水,寻思灌溉没啥问题,人家项目区那水是为了给玉米膜下滴灌用的井,你要是用灌溉稻田的话水是不够用的。苗出来了,准备下地了,水还抽不上来,因为离河套比较远,后来家里人都有些动摇了,后来弟媳妇就合计等苗出来就卖了,还改成旱田。赵春坚定的说,事既然做上了,话也都说出去了,无论想什么办法今年也得把这事做成。于是家里就雇了一台大钩机,干了10个小时,在自己的的地头就地挖坑,下去几钩之后水便全都涌了上来填满了面积600多平方的蓄水池,之后用两台水泵往外抽水、灌溉,解决了用水问题。
看到赵春一家每天在水稻田里忙碌的身影,看着水稻秧苗喜人的长势,边北村的村民仿佛看到了希望,时不时的到试验田边问这问那,他们也准备明年也将自家的大田改种成水稻。农民于志海感慨的说:“看着他们每天这么精心的照顾这块地,看着苗这喜人的涨势,这才几天呀就涨这么好了,我心里想着自己家也有60多亩地呢,今年如果他那成功了,来年我就跟着合作社一起种水稻,调整后能增加家庭收入,多赚一分是一分,农民不就是这样吗,我现在有希望,也有信心跟着他们干不会有错。”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总体要求。全力推动水稻产业发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据了解,扎兰屯市现有水田4万亩,今年将对该市农田进行全新规划,加大中低产改造,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粮食生产,使粮食生产既保证数量又确保质量,变低效性为高效型,到今年秋天水田面积预计达到8万亩。对于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赵春已经描绘出了宏伟蓝图:之所以想到要调整产业结构,因为相比旱田来说水田价格更高,收入更好,一亩水田去掉成本净挣1000元左右,如果加工成稻米注册上商标,同时开通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平台上进行销售,发展空间是无限的。他说如果今年试验田成功,水田扩到2000亩以上,便培养一个有机绿色水稻基地,通过公司水稻+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带动销售,同时通过产业带领全村的老百姓脱贫致富。(赵楠 温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