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华夏传媒网今日头条

“罗一笑们,你给我站住! ”“好”!

2016-12-16 21:40:59   来源:媒体   浏览量:


 
编者按孩子,永远是我们心头最柔软的部分。所以,罗一笑小朋友刷屏了。
孩子,是纯真的,于是她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个花花世界、芸芸众生的真实面目,让我们看清了真实的中国。
中国人是善良友爱的,仅在11月30日腾讯通道收到捐款就超过200万,无论是在网络贴文里,还是在街边电梯里,人们谈论的都是对罗一笑的祝福。
 
        但是事情发展到现在,相关的“爆料”、“揭秘”又开始了第二轮刷屏。所谓父亲“在东莞和深圳有三套房,但不拿出来救孩子”,医生爆料“大部分费用已报销,自费大概2万”,说白了家长就是拿广大网民的善良,做了一场廉价的营销,很low”,也很伤害。还有人说父亲婚外恋,而孩子生病就是因为“装修和新婚妻子的房子”,等等。看了这些,又有不少人表示要删除转发,表示不齿。
 
                                                 当慈善穿上营销的外衣,请多一些克制和理性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当舆论理性定格于“是不是婚外恋”“到底有没有房”的水位,网络慈善与网络暴力的翻转必然是极其迅速的,眼泪、鲜花与怒骂、板砖的变幻就在转瞬之间。这个公共事件能在一个上午就经历大规模的翻转,其实恰恰测量出了网络理性的平均深度。一个感动的叙事,就足以让人奉上最真诚的祝福;一则指向不明的消息,又可以让人说出最决绝的咒骂。
        事情尚没有定论,不少媒体就已经用“炒作”“赚黑钱”“无良父亲”做进了标题里,一瞬之间,舆论之前还是温情脉脉的脸面就难以辨认了。如果说,把涨粉和捐款相嫁接的方式不那么光明正大,那么有些媒体把难以确证的消息坐实放大、煽动起情绪作道德批判的一些行为,如何评价?如果说那是“带血”的营销,是不是还有一种“带血”的批判?
                                                                         罗一笑小朋友“照”出了真实世界
       网络时代,人们的不少棘手问题,比如众筹治病,依靠网络传播,随着社会各界爱心的源源灌注,往往能迎刃而解。当然,这有个前提,那就是个人发起的轻松筹,所描述的事情必须是真实的。否则,不只是会把自己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更会让社会爱心很受伤。
 
       虽然很多人都表示过,即便面对着一些令人疑窦丛生乃至心寒的事实,下一次还是会对有困难的人施以援手、慷慨解囊。这一方面让人们感觉人间自有真情在,另一方面也对清理、整顿、监督、管理众筹善款这种方式有了更加紧迫的期许。善良的人们一定要在掏钱之前仔细核查相关信息,审慎对待。珍惜自己的善意,不仅是为了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也是对社会良心的负责。善意,不能太随意!善意,不能被忽悠!善意,容不得挑战!
                                                                   没有多少善良可以被恣意挥霍
       爱心有限,诚信有度,常被恶意“消费”,这个世界将永久陷入寒冬,于谁都是噩梦降临,于谁都是心知肚明的。然而利益总会使某些人疯狂,不会顾忌神明,也不会忌惮法律,因此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有司事事管住、平台事事守规矩、人人是真君子之上。特别是面对纷繁的网络世界,我们有情怀、有情商,更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看一看、想一想、查一查、问一问、等一等当成为一种常态,绝不能心头一热就砸钱,要深知贪欲的沟壑是永远无法填满的,哪怕我们葬入了这个美好的唯一世界。
    信息更新消息依然在不断地弹出,躺在病床的孩子或许还不知道网络上的喧嚣,无论如何“翻转”,对生命施以最大的尊重是应当坚守的底线价值。舆论需要围观与热闹,也需要克制与冷静。
罗一笑事件终究会淡出我们的视线,但我们依然要祝福罗一笑小朋友安康无恙,往后的生活永不被打扰,能平平安安的活着,就如我们向善行善的恒心永不被打扰。【责任编辑: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