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华夏传媒网今日头条

善待农民工 心酸话题几时休

2016-12-16 21:37:35   来源:媒体   浏览量:

 又是年末讨薪季:善待农民工 心酸话题几时休
 
编者按过年了,谁都想一家团聚。然而,当多数人围在暖意融融的火炉旁感受亲情的时候,他们却还在某个城市的天桥下瑟瑟发抖。没有住房、没有保暖的衣服甚至连一顿饱饭也吃不到。
一组数字令我们揪心:目前,全国拖欠民工工资已高达1000亿,建筑企业拖欠工资的比例高达72.2%,仅有6%的民工能按月领取工资。
       关注血汗钱,关注1.5亿兄弟的生存。

 

“极端讨薪”利益博弈不能背离法治轨道

       年终岁末,当农民工和包工头进入公众视线,通常伴随着“讨薪”的字眼。劳动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理应得到相应的回报和激励。当制度化维权渠道难以讨薪成功,一些农民工、包工头便剑走偏锋甚至铤而走险;有些极端讨薪的包工头非但维权未果,反而进入违法犯罪的危险地带,既让人同情,也发人深思。
 
  被欠薪层出不穷,并非农民工和包工头愚昧、无知,而是在强弱关系对比失衡的格局下,农民工和包工头缺乏利益博弈的筹码。层层转包、环环拖欠,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通常只有简单的雇佣关系,缺乏法律纽带的维系。一旦工程的资金链条出现断裂或者脱节,或者遭遇了无良的用工方,包工头和农民工就难以及时、足额地领取劳动报酬。
 
  讨薪作为一种正当的利益诉求,却遭遇了形形色色的推诿与阻挡。当私下的利益协商难以奏效,一些包工头和农民工也寻求了制度化、规范化手段进行维权。只不过,这样的理性维权程序复杂、进展缓慢,让一些人“等不及”、“耗不起”;为了立竿见影地讨薪成功,少数人选择了“博眼球维权”。
 
  缺乏社会资本的农民工,将个体遭遇公开化、将利益诉求社会化,利用“围观的力量”来生产舆论压力,从而赢得欠薪问题的解决。以下跪为代表的“弱者的武器”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奏效,却也要求讨薪者不断地推陈出新。毕竟,当下跪屡见不鲜之后,“博眼球维权”讨薪成功的概率难免会降低。
 
  与“弱者的武器”这种柔和、间接的维权方式相比,一些包工头和农民工采取了更加直接、更加激烈的“极端讨薪”。爬楼、切断水电、冲击施工现场甚至故意毁坏他人财物、拉着煤气罐来维权,“极端讨薪”不仅损伤了公共秩序,也加剧了安全风险,不可避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有诉求就过激,一过激就违法”,当利益表达背离了法律规范,包工头和农民工难免要为“极端讨薪”付出代价。再合理的利益诉求,也必须在法治框架内解决——只有让制度化维权渠道更加畅通、更加高效,只有让利益博弈和法治完善结伴而行、共同成长,“极端讨薪”才会从根本上减少。在一些地方,通过法律手段将“老赖”纳入黑名单,让他们寸步难行;这样的“打蛇打七寸”,何尝不是制度化维权渠道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农民工讨薪须理性   部门援助也应不遗余力
 

河南6农民工讨薪36天!寒冬仅馒头咸菜一床薄被
 

       虽然负责的工程段早已施工完毕,但老张和工友们并没有拿到应得的十几万元工钱。困守工棚讨薪的36天里,老张和其他5名工友每月仅靠着数百元生活费维持生计,馒头就咸菜就是一顿饭,在没有暖气的工棚中靠捡其他工人扔掉的被褥保暖。眼看到了年底,他们只希望早日拿到被拖欠的工钱回河南老家。
 
我们对欠薪者的困境有所了解,但记者耳闻目睹的细节,仍带给人很强的冲击。这些人有的为了一点工钱,已经在工地苦守几个月,从夏天熬到寒冬,衣食温饱都成了问题;有的拖家带口,还有一大家人在老家等钱过年;他们差不多都跑过了能找到的部门,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他们的经历可能并非普遍现象,但在这个寒冬,我们需要关注这些弱势群体,帮助他们实现依靠劳动获得报酬的基本权利和尊严。
 
  随着这几年清欠力度的加大,各种制度性措施的出台,加之法治化环境的改善,劳动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大规模的欠薪现象已越来越少,但不排除在一些人身上还存在。这些刚刚进城的农民工,或年老体弱,或缺少一技之长,也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和法律知识,只能从事缺乏保障的体力劳动。他们可能不懂得签订劳动合同,或者要求雇主缴纳工资保证金,只相信干活拿钱,只信任身边的熟人关系。如何保障这些人在城市谋生的权利,是整个社会的考题。如果他们被拖欠工资,因此被逼上无奈的讨薪之路,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莫让“讨薪大剧”在熄灯后落幕
 
  
      欠债还钱,是最朴素的法治原则,对待弱势者的态度,是衡量文明程度的标尺。不能因为欠薪现象少了,问题不突出了,就减少甚至放弃了对他们的关注。要看到,在当下的大城市边缘,还有人为了要回自己的劳动报酬苦守工棚,甚至舍不得吃一顿饱饭。这些阳光温暖不到的角落,需要我们去关注,不要因为漠视,失去了对贫困和苦难的痛感。
 
  
        关注这类弱势群体,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但仅有媒体的关注还不够,彻底解决欠薪和劳动者权利问题,还要靠落实制度和严格执法。即便是再缺乏法律知识的务工者,被欠薪后的第一时间,也会想到求助劳动、信访等部门,这是除了亲戚家人之外,他们最有可能的依靠。希望这些部门能够依法履职,善待这些朴实的劳动者,帮助他们讨回应得的公道,不要再等到年终岁尾和媒体报道后才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