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华夏传媒网今日头条

城市"如厕难"需过几道关?

2016-12-16 21:34:19   来源:媒体   浏览量:

 

厕所是人类文明的尺度

 

 
导语一人活着,离不开这四件事:吃、喝、拉、撒。前两件事跟厨房有关,后两件事同厕所分不开。
“如厕难”看起来是小事,其实也是民生大事。11月19日是“世界厕所日”,住建部网站发布新版《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女同胞对此大声叫好。
 可回想事件本身,住建部早在2003年就曾发布《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对城市公厕设置间距和数量有明确规定。哪为什么城市如厕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事件:住建部发布厕位新规
 
        为解决女性厕位紧张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了标准修订工作,统计了72.6万人的如厕时间,进行充分研究分析,在新发布标准中将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的比例提高到3:2,人流量较大地区为2:1。此标准于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将有效缓解女性如厕难题。
这些年,各地风起云涌的“星级公厕”并不少:有空调有金鱼还有花,有纸巾有洗手液有WIFI……甚至成了“网红”、成了“样板间”,唯一的问题,就是凤毛麟角,展示价值大于实用意义。今年4月,媒体报道“北京‘第五空间’公厕覆盖WiFi”的消息时,一些网友就曾调侃,“街边公厕能先保障有纸吗?”基本需求与前卫功能,究竟如何摆正两者的关系?这个问题,恐怕还要置身于更辽阔的国情与省(市)情的现实来考量。在市民看来,把一年的生活费挤兑成一顿满汉全席——虽光鲜亮丽,终是“小众消费”。更兼疑似成了政绩道具,比如一座公厕上百万的成本靡耗,令人恍惚有“崽花爷钱不心疼”的错觉。公众的吐槽随之而来:有这心思,多建几座“经济适用型公厕”多好呢!
 
                                                                           为什么城市如厕问题久拖难决?
 
        谈之不雅的如厕问题,之所以久拖难决,难的怕不是制度设计,而是理念共识。
 
         两方面的事实,足以佐证以上的道理:一方面,早在2003年,原建设部就曾发布《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对城市公厕设置间距和数量有明确规定,即居住用地设置间距500—800米等。更早的1991年印发的《城市公厕管理办法》中,也对城市公厕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遗憾的是,一二十年过去了,办法与规范在落实中却被打了不少折扣。
 
         另一方面,去年初,国家旅游局提出用3年时间通过全国范围内的“厕所革命”来破解如厕难题。据称,一年多来,全国已建设完工旅游厕所2.5万余座,改善了游客使用厕所服务的体验。可问题是,解决如厕问题,仅仅是因为“我国年旅游出行人数超过40亿人次”?或者说,如厕问题到底是旅游问题还是民生问题?
各位看官是否还记得,今年国庆小长假,有网友爆料高速服务区的女厕出“问题”。原因是女厕不够用,导致很多女士看到旁边男厕空空如此,忍不住杀进男厕,占用了男士们的空间,这场面让人看了不免有些尴尬。
 
       “女士闯男厕”,除了是“急”不可耐的无奈之举外,更是她们呼吁提高公共场所女厕比例的一种另类诉求。首先,公厕的设计问题,并非是一件小事。世界厕所组织发起人杰克·西姆先生有一句名言:“厕所是人类文明的尺度。”也就是说,公厕是展示城市文明的一扇“窗口”,公厕便利程度,标志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标志着城市公共服务意识是否提高。
 
                                                         无性别厕所         意义大于争议
 
    在上海浦东新区张家浜滨河绿地里,当地首座无性别固定公厕11.8日开始向公众开放。这里没有男厕和女厕区分,而是将10个隔间统一为无性别厕所,当有市民进入隔间后,门板上的LED显示屏就会自动由原本的“无人”变为“有人”,提示其他市民等待。作为一个新鲜事物,无性别厕所该“废”还是该“立”,引发众多网友热议。
就事论事于“无性别厕所”,不是没有尝试,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而是“古已有之”。一般来说,历史上的厕所未分男女,而男女分厕也只是近代以来的事情。以某些逼仄的楼院来说,男女分厕难以实现,只能靠原始的“喊话”来代替男女有别。也就是说,男女不分厕的“无性别厕所”,根本就没有必要尝试。如果硬要将这种所谓的“尝试”看做是一种初创之功的话,那还不如叫做“倒退”。
       而男女混厕,历史也早已经证明了其弊端。最大的弊端则在于男女有别的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部分成年男性有如厕抽烟的习惯,如果遇到抽烟男将气味遗留在无性别厕所内,岂不是令大多数女性感到不适?而作为女性来说,更有无数种隐私。即便互相之间的声音干扰,封闭了又如何才能隔断?至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男女有别的如厕习惯,无性别厕所岂不是一种添堵与添乱?
 
                                                                  如厕难不能总是成为城市问题
 
  方便问题不方便,未必是制度跟不上,根源还在意识和执行力。要从供给侧解决这个问题,思路无非两个:一是不仅站在全域旅游、更要站在宜居属性的视角,把厕所问题当成民生大事来抓。规划也好、投入也罢,就像城市地下管网建设,都要有个摆在明处的“谱”。二是在公共治理上转变理念,改革“政府建设+政府管理”的传统模式,不妨借助购买服务、委托经营等,以市场化之力破解投资与运营等现实症结。
 
  总之,如厕难不能总是成为城市问题。有心思在豪华公厕上瞄苍蝇,不如踏踏实实把公厕地图构建好。当然,岁末年底了,考核考核各地如厕方便指数,也是盘点民生作为的可靠抓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