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12月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6年全国粮食生产数据。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万2324.8亿斤,比去年减少104亿斤,减少0.8%。其中,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472.1万亩,减少0.3%。平均单产每亩比去年减少4斤,减少0.6%。粮食总产、种植面积、单产都出现下降,到底是什么原因?这是否会影响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
记者: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全国粮食总产、单产、种植面积都下降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王丰:总体来说,由于粮食种植面积和单产的下降,导致了总产量的下降。首先来看种植面积。2016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了472万亩,因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34亿斤,占粮食减产总量的33.2%。
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今年各地针对粮食品种的供需矛盾,主动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其中,结构调整的重点品种是玉米,区域是“镰刀弯”等非优势区,重点是调减籽粒玉米,扩种市场需求大的大豆、马铃薯、青贮玉米和优质饲草等作物。今年非优势区玉米面积调减3000万亩,超过年初1000万亩的预期。这是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粮食单产减少,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高产作物面积减少。我们知道,玉米是高产作物,平均亩产是大豆的3倍多。今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5.51亿亩,比上年减少2千多万亩,减少3.6%。而大豆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1千多万亩,增长10.7%。仅玉米改种大豆,就拉低粮食亩产约1.7公斤。
第二个原因是,全国农业气象灾害比去年重。夏粮、早稻因灾减产。秋粮生长前期,南方多地遭受强降水,湖北、安徽等地受灾较重,部分农田反复受淹,作物倒伏严重。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南方一些地区又遭遇持续高温天气,导致水稻空壳率增加;东北、西北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对玉米后期生产和灌浆不利。
据民政部统计,今年1-10月份,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近4亿亩,比去年同期增长25.7%;绝收面积6200多万亩,增长70.9%。基于以上几方面原因,造成了今年粮食总产稍有下降。
记者:我们也注意到,粮食产量有所减少,但国家统计局的为这篇消息拟的标题是“2016年全国粮食再获丰收”。为什么粮食减产了还说是丰收呢?粮食的减产会不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呢?
王丰:应该这样认识今年粮食减产,今年的减产是在我们主动调结构的基础上出现的,在可控范围内,我们淘汰了低效、市场饱和的品种,改为种植高效的市场需要的农产品,虽然产量下来了,但农民的收入却会增加。同时,今年粮食总产仍然超过了1万2千亿斤,是在国家的粮食产量安全线以上的,属于稳定的产量,因此仍然算是丰产年。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食品安全专家郑风田:
现在我们国家的粮食这两年是三量齐增,去库存是个很大的压力,所以国家主动地采取了结构调整。这样来说对粮食的产量应该是有影响,但是这个影响又不至于影响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因为这是一个主动调整的结果,减产一点应该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目前我们的粮食库存还是很充足的。现在粮食是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第一个就是我们主动地进行结构调整,这个调整是五年期的,所以今年才刚刚开始调整,以后的调整力度还很大。第二个,现在我们国家粮食的市场价格,尤其像玉米跌的还挺低的,因为价格是农民种粮的一个方向标嘛,那么价格低了,农民可能从种玉米转向种别的作物,这也是一个因素。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国际上的粮食价格,国际粮价如果继续保持低位,我想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可能要有一个更大幅度的调整。所以未来整体来看,未来粮食产量波动还是有的,但是波动的大小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