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末,很多不法分子将老年人作为诈骗对象,打着各类“保健品讲座”“厂家大促销活动”等幌子行骗。南京警方梳理了相关警情,分析类似骗局,提醒市民特别是老年人要注意防范。(12月21日《现代快报》)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注重养生保健,而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保健品宣传成虚假广告重灾区,一些不良商家夸大保健品功效,因此很多老年人成为保健品骗局中的受害者,并且维权难度大,让很多老年人在经济上和精神上都受到打击。这是什么原因让老年人心甘情愿地将养老钱拿出来,换回一堆价格不菲、用处不大的保健品?值得社会反思。
说起“天上掉馅饼”这种好事,谁都不会见到;可提起“免费保健品”这张“馅饼”,相信很多老人都听说过甚至还体验过:无良商家大打感情牌忽悠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多数老人被洗脑,儿女不让买要跳楼。更有老人明知被骗,却心甘情愿,就像黑客病毒控制下的“肉鸡。心理专家认为,老人之所以会对保健品“着魔”,首先是因为老年人身体状况大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疾病,有的可能是常见病,有的是突发疾病,他们非常渴望自己的身体能够健康起来。而这些所谓的保健品讲座常常夸大其词宣传自己的产品治疗各种疾病的效果如何好。为了健康,老人往往容易轻信这些宣传。
另外,随着时代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子女等晚辈大了以后很多人选择离开家庭,不愿和老年人生活在一起,甚至疏远、冷漠、歧视老年人,老人们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孤独感。而一些免费活动,除了一些“利”的因素外,能与同龄人一起聚会,也是一种吸引力。也许老年人参加活动的初衷并不是想去买东西,但在营销人员不断推介下,从众心理就会起作用,可能会买回一些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缺失,老年人很容易对功效夸大其辞的保健品抱有侥幸心理,并产生依赖。老年人保健品骗局频发,也折射出社会养老功能缺失或不健全。
保健品市场存在许多乱象这是事实,而且目前的监管存在许多难点和漏洞。据了解,目前工商部门打击违法推销保健品主要看是否存在涉嫌虚假宣传、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但很多情况下商家有正规的手续,保健品说明书、宣传单上并不存在夸大宣传,销售人员往往是暗地里向老年人肆意夸大功效,收集证据非常难,除非有现场录音或录像,否则这种虚假宣传很难取证。打击老年人保健品骗局,明确相关监管部门职责必不可少,亟待联合执法,填补漏洞。同时,应严格规范涉及保健食品广告的制作和传播行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从源头加强监管,堵住假劣保健食品流向市场的出口;工商部门加强保健食品销售的前置审批,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无照经营;卫生部门严查冒牌“名医”、“专家”的非法诊疗行为。
人间重晚晴,老人的境况如何,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尺度。多为老人办实事,让老人多一点“晚晴”。关爱优待老人并不只是嘴上的口号纸上的标语,多为老人办实事,解决他们生活起居中碰到的困难,才是本质意义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