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4日消息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近日表示,脱贫攻坚离不开产业扶贫支撑,要突出“产业+扶贫”,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
说白了,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怎样才能把各地的产业做起来?这里面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呢?今天的《农经漫谈》,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子雨有话要说。
张子雨:现在咱们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可要是从全国范围来讲,咱们还有一些地方,还有一些村子,仍然没有脱贫。扶贫,现在已经进入了攻坚战。
那这个扶贫的攻坚战咋打呢?其实大多数农民朋友都经历了脱贫致富的过程,相信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要脱贫,一定要有技术,有手艺。
的确,扶贫不仅是送钱送粮,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朋友们改善生活。这些办法的确必要,但是却不是长久之计。所谓扶贫,最核心的要求就是让还没脱离贫困的朋友们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用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的话来说,那就是。脱贫攻坚离不开产业扶贫支撑,要突出“产业+扶贫”,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
韩部长在最近召开的农业部定点扶贫座谈会上给咱们下一步的扶贫工作定了调,他说,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不同地区要从当地实际出发,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生态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宜农则农、宜蔬则蔬、宜果则果、宜草则草、宜牧则牧。
您看韩部长说得相当全面吧,而且,农业部现在正在研究起草《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 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马上,咱们扶贫就有新的顶层设计给咱们撑腰了。
按照国家的总体思路,未来的扶贫其实就是因地制宜发挥各地产业优势,寻找自己产业路径的。咋才算是因地制宜地找到了发展的道路呢?我给您举个例子。
湖北施恩,被称为“中国名茶之乡”,当地的屯堡乡,就利用茶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乡里在2009年专门成立了“恩施市屯堡乡花枝山村有机茶叶专业合作社”,而且一下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硒茶生产加工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努力,当地的贫困户也过上了好日子,每年的收入甚至高达1万2千元,这个收入是2001年的3.8倍。而且合作社也从最初的52个人,发展到了现在的1千多人。农民朋友们致富了,当地的产业也出现了迅速的发展。茶园面积由原来的300多亩扩展到现在2000多亩,茶园产量由原来的100-200斤每亩提升到400-500斤每亩。您看看,通过产业的方式来扶贫,就能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吸收一种技术,建立一个企业,就能推动一个村,一个乡,乃至一个县的整体致富。用技术扶贫,才是彻底地铲掉了贫困的根子,让咱们的幸福日子,真正在土地上生根发芽。
正所谓:
技术扶贫新思路,产业发展是支柱。以点带面动力足,大家走上幸福路。
【责任编辑:格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