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华夏传媒网今日头条

大数据在农村遭遇困境 数据统合设施有待加强

2016-02-22 13:03:20   来源:西部三农网   浏览量:

     央广网北京2月22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统计显示,当下城乡“数字鸿沟”依然较大:2015年我国城市宽带用户净增1089.4万户,是农村宽带用户净增数的5.5倍。农村地区的信息化设施覆盖率低,难以搜集到全面而准确的数据。

  是什么原因造成农村地区的数据难以全面搜集呢?据了解,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的“三农”数据分散在不同政府部门之间,行政边界成为数据自由流动的“高墙”,支离破碎的数据难以成为准确决策的基础。

  大数据能给三农发展带来哪些好处呢?先来了解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的概念其实不难,就是把相关的数据汇总起来,然后找出其中的规律或者特点,再进行应用的一种方式。通过分析大数据、运用大数据,可以发现新问题,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正因此,有人将大数据表意成新型经济资源。

  简单说,打个比方,通过大数据统计,就能知道各地都在用什么化肥,播的什么种,各地的消费习惯等等信息,有助于市场分析,也有助于全国一盘棋,统一调配。

  一方面是大数据很重要,另一方面却是收集不上来大数据。对此,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表示,目前我国一些涉农领域数据缺失,数据质量不高,数据利用程度低,一些数据部门之间互相“打架”。在现实中,大数据在农村遭遇了“数据困境”。

  朱启臻:数据分割带来的不便,只要是从事农村工作都会遇到,比如研究农业劳动力问题,找谁呢?人口部门的数据农业部门不清楚,劳动力的现状、未来劳动力供给的趋势,又属于劳动保障部门的责任,研究某一个问题会涉及到很多方面,数据不能共享,导致决策的时候难以得到真实的,可供决策参考的数据。

  朱启臻表示,大数据的作用,大数据与农业结合效果的可期性,以及当下面临的困境,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农业的大数据融合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要补齐短板,需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普及,推进现有设施设备的升级,逐步完善大数据采集、储备等网络设施。这不仅需要政府投入,更需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通过市场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支持企业实施农业农村大数据公益性、增值性服务。

  朱启臻:这些数据融合不起来主要受到条块分割,农村社会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按照条块来分割管理,有十多个甚至几十个部门分别负责农村事物,但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农村的事物,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不是独立一个部门能够负责的,这是一个综合性的东西。但是数据却是各个部门分别掌握,所以给工作带来很多麻烦。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大数据正和农业农村领域实现全方位的深度融合,这也为农业生产方式比较粗放、资源环境负荷过重、农民决策不理性等“老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从想象到现实,农业农村大数据的蓝图正在逐渐展开,这将为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责任编辑:格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