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当天,某大型外资超市在天猫旗舰店卖出了224万升进口牛奶,接近中国人每天液体奶需求量的一成,是当天最受中国人欢迎的跨境商品。同时,日本纸尿裤、美国坚果、韩国美妆都是最畅销的“海淘”单品。
这些产品不是什么高、精、尖产品,也不是中国生产不了的。之所以要追捧国外产品,是因为国内同类产品的质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对于这些问题,近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要求,“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首提“供给侧改革”。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认为,这意味着国家经济调控的着力点将从由需求端入手引导消费,转向从供给端发力,推动产品品质提升,以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升级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李国祥:我国发展方式正在转变,过去我们东西卖不掉就会采取刺激需求的政策,例如家电卖不出去,就有家电补贴的政策,具体到农业,过去农产品系销售困难会让机关、事业单位采取购买的方式、政府采购的方式来解决农产品卖难和农产品价格低的问题,十三五规划越来越明确这种刺激消费的政策会越来越导致产能过剩,以至于消耗过度、污染加重的弊端,所以我们把过去刺激消费的政策转变成供给侧改革、转型。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新常态,增长乏力,需求不足。但是从近乎疯狂的购买国外产品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目前群众不是没有需求,也不是没有购买力,而是缺乏群众满意的商品。所以,从供给入手,改善供给结构,提供人们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将有可能改变我国内需不足的问题。
男:因此,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认为,推动“供给侧改革”,正是对症下药,抓住了当前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想要解决农产品卖难、价低的问题,供给侧改革,也就是农业结构的调整是关键。
李国祥:具体到农业,现在有的农产品有的卖难,但是优质、安全、有机的农产品仍然供应不足,这样政策调整就要求农民在发展农业生产的时候不要盲目追求数量增长,一定要看现在有什么需求,从自己供给方面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能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例如过去主要通过施化肥,打农药,追求产量的增长这种方式显然是不行了。要求我们尽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把农产品安全提高,生产更多绿色食品,生产有机农产品,满足社会的需要,卖个好价钱。实现提效、增值、增收,这样的目的,供给侧的管理调控,对我们农业发展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要求我们农民主动调结构、转方式,生产出更能满足社会、老百姓、消费者的需要。
供给侧改革,听着比较难懂,其实核心就是一句话,提供人们需要的产品。无论是工业品还是农产品,都应该提供人们放心、满意、质优、价廉的产品。有了这些放心的国货,人们就不用再去国外买什么马桶盖、电饭锅,我们的经济增长也就有了希望。
【责编:江格全 编辑:董桦 王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