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河农场建立“1+1+4”模式服务基层群众
本网 内蒙古呼伦贝尔讯 (通讯员周旭友)农垦大兴安岭垦区甘河农场在大力构建服务性党组织过程中,紧紧围绕职工群众增收致富、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和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等问题,提出了建立“1+1+4”模式。即以提升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为抓手,构建一个为民、惠民服务平台,外加一个由全场党员干部参加组成的为群众办实事的网络,形成“四包”为民服务格局,即对职工群众包生活、包生产、包技术指导、包致富,进行全方位帮扶,为职工群众致富“保驾护航”。
构建一个为民、惠民服务平台,干部有“舞台”。农场党委为每名干部搭建了一个为民服务的“舞台”,本着“有为有位、无为无位”的原则,以半年或年终干部考核为依据,以干部“走百家门解百家难”、入户走访和“一对一”或“一对多”帮扶等为主要形式,在全场建立了一个由各条战线---名干部参加为民办实事大“舞台”。
编织一个为民办实事的“网络”,党员有奔头。编织了一个由全场党员干部参加组成的为群众办实事的网络,达到全覆盖,无死角。全场有30个基层党支部,分别将困难户串为一体,在全场形成了纵横交错和体系完善的服务网络。“从群众最关心的难题入手”,农场通过“民情日记”平台,开展全程代理服务和心连心、解难题活动,组织党员与贫困户、下岗职工、残疾职工结成帮扶对子,上门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残疾特困户提供帮扶资金,把生活极困难的家庭积极纳入低保范围,还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困难职工致富技能,使他们实现了自食其力。
形成“四包”为民服务格局,干部有目标。对职工群众包生活、包生产、包技术指导、包致富“四包”为民服务格局,进行全方位帮扶。农场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履职承诺和亮身份等活动,让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轨迹暴露在阳光之下,监督和激励党员干部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质量,防止”在其位不谋其政“现象的发生。也使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达到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不缩水。干部敢于“向我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