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华夏传媒网今日头条

志愿路上的追梦人

2015-07-02 12:28:39   来源:西部三农网   浏览量: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这既是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冯艾的切身体会,又恰似对西部计划志愿者姚云鹏的真实写照。请看:
志愿路上的追梦人
——记山东籍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姚云鹏
(作者:刘 震)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
 
“姚哥哥,我是‘小葫芦’,我们想你了,你怎么还不回来?”
 
“七.一”建党节这天下午3时许,在山东省肿瘤医院内科六区的一间病房里,一位脑袋光秃、眼窝深陷、脸色蜡黄的年轻人,正锁着眉头、半倚在靠背上。他出神地凝望着窗外,自言自语道:“今天是党的生日!”剧烈的一阵咳嗽,使整个病床随着他一起抖动。他声音嘶哑,呼吸急促,大汗淋漓。但从他那双凹陷的眼睛里,却透露出坚毅的目光,嘴角上还泛起了一丝丝微笑。
忽然,一阵手机的振动打乱了他的思绪,电话是从新疆托里打来的。“姚哥哥,我是‘小葫芦’,我们想你了,你怎么还不回来?”一个幼小女孩焦急的声音从手机里传出。
“我也想你们,也想早一天回去,可……”一阵急促的咳嗽声,打断了他们的通话。
“姚哥哥,你轻轻地咳、慢慢地说!”
“姚哥哥,你什么时候能回托里啊?”电话里,两位男孩先后安慰和询问。   
“……可能一、两个月,可能半年,也可能……”
没等姚哥哥把话说完,小女孩连忙劝道:“姚哥哥,你快把病治好,早点回来,我们还等你带我们去草原上看花海呢!”
……
姚哥哥叫姚云鹏,2013年7月毕业于齐鲁师范学院,同年8月投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到八千里外的新疆托里县。托里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边陲,与哈萨克斯坦接壤,有58公里长的边境线,是闻名的国家级贫困县。
与姚云鹏通话的孩子们都是托里县的孤儿。年仅9岁的“小葫芦”叫胡露凡,是孩子们中最小的,因脸儿长得圆圆的,小朋友们就叫她“小葫芦”。她还有个哥哥叫胡永涛,兄妹俩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父母。另一个14岁的男孩叫王天义,从小在福利院里长大,在他襁褓的时候就被父母遗弃了。
2014年,姚云鹏在“六.一”儿童节的慰问活动中,结识了3个可怜的孩子。本该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纪,可他们却不愿与人交流,总是躲在人群后面。姚云鹏在他们脸上,看到的是无助和对外界不信任的眼神,当时他心里酸楚楚的,于是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帮他们一把!”
“少在网上买一件看似便宜实则无用的东西,将其换成一件小小的学习用品,对你来说不算什么,但却能使他们高兴好久、好久!”这是2014年6月3日,姚云鹏在自己的QQ空间里,发动亲友时写下的。
从此每到周末,姚云鹏都会抽时间和孩子们谈心,教他们画画,给他们讲故事,还用自己微薄的津贴为他们买书、买文具、改善伙食。遇到姚云鹏加班时,他们总会乖乖的在办公室里等他。姚云鹏成了他们最温暖的依靠,他们的心被渐渐暖热了,个个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在姚云鹏家的相框里,有一张这样的照片:一位老人和青年、儿童们,幸福地围在圆桌旁,桌上摆着8盘荤素搭配的美味佳肴,中间是一个大蛋糕。那个穿一身红衣服的小姑娘,高兴地头戴一顶生日帽,这正是她的生日。她就是“小葫芦”胡露凡。姚云鹏正微笑着为她张罗过生日呢!
就这样,姚云鹏与孩子们大手牵小手,愉快地度过了一轮春夏秋冬。正当孩子们与他相处得情同手足、难舍难分时,姚云鹏却突然病倒了。“肺癌晚期”的噩耗传来,使3个孩子立刻陷入了极度的忧伤和痛苦之中。每当有志愿者到福利院看望时,“小葫芦”就满心期待地问:“姚哥哥的病好了吗?我们都想念他,他什么时候才回来啊?”
 
“我要做一名志愿者,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贡献青春和力量!”
 
明知西部计划志愿者工作条件艰苦,没有优厚的待遇,又远离家乡和亲人,那姚云鹏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选择?是怎样的人生经历和家庭环境造就了他?
姚云鹏家住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洋湖乡姚家堡村。这是一个只有500多人的小村。走进村子,一排排新建的民宅,让人感受到了这里的富足。沿着村路往里走,在村子的最东头,有座上世纪80年代的老屋。脱落的墙皮,生锈的大门,空旷的院子和一排老瓦房,这便是姚云鹏生活了26年的地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由于家境贫寒,年幼的姚云鹏,早早的学会了替父母分担家务。上小学时,他就常常为田间劳作的父母烧水、做饭。在乡里读初中时,父亲每天早上给他一块钱买早餐,他只花6角买包方便面,把剩下的4角钱省下,当作第二天的早餐费。
在父亲姚登民的眼里,儿子从不抱怨生活的艰辛,而是要通过发奋来改变自己的未来。小学毕业时,姚云鹏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被洋湖乡中学录取;上初中时,他不幸患病,不得不在家休养,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升学无望。
“我要学习张海迪,用刻苦自学来证明自己!”倔强的姚云鹏,最终以超出分数线十多分的成绩,被阳信一中录取。
滨州是当年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生活过的地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圣贤名言,也许早就为姚云鹏的成长,在心中种下了家国情怀的种子。大学期间,由于家庭贫困,姚云鹏靠着国家助学贷款和助学金,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让他内心充满了对党和国家的无限感激,“我要做一名志愿者,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贡献青春和力量!”
恰在姚云鹏毕业那年,正赶上大学生西部计划。报名前,当时在上海从事绘画教育的学长,专门找到看好已久的师弟:“云鹏,你素描功底好,去上海任教肯定有前途,再说边疆那么艰苦,志愿者里也不少你一个!”
“我是靠国家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的,要知恩图报;上海那么大,人才多的很,不缺我一个;西部固然苦,趁我正年轻,好去实现自己的梦!”姚云鹏婉言谢绝了学长。
“一个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不容易,尤其是现在家庭的责任重,各种琐事多,往往不允许你去纯粹地奉献自己的一腔热血。我非常敬佩姚云鹏,他不仅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舍友武聪回忆着姚云鹏,“他谦虚低调、不爱张扬,做事有股子韧劲!”
“姚云鹏个子不高,黝黑的皮肤,瘦小的身材,棱角分明的脸上,镶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烁着坚毅的光芒!”姚云鹏原在的美术学院团总支书记、辅导老师梅茹说。
2013年7月23日,伴随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角,姚云鹏背起行装,提着画板,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开始了从山东到新疆“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追梦之旅!
 
“我要以孔繁森为榜样,把自己全部的情和爱,都献给托里这片热土……”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让众人踩成一条路。”姚云鹏把孔繁森的话语,当作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默默的奉献在托里服务的岗位上。
2013年8月,刚到托里的姚云鹏,被分配到县直机关党工委工作。在所属43个党支部中,供销社党支部因工作上不去总是被动挨批。姚云鹏闻讯,主动要求前去帮扶工作。一到供销社,他就深入走访,悉心观察思考,找到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多少数民族干部汉语水平低,对文件精神吃不透,就使得执行力弱,工作效率低。
姚云鹏向党支部领导提出:“分批次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先向熟悉汉语的少数民族干部传达,再通过他们带动党员干部乃至广大群众。”这种牵牛鼻子的方法,很快见了效。“这个年轻人,话语不多办法多,工作扎实脑子灵,是个难得的好苗子!”供销社主任何方源这样评价姚云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姚云鹏建议领导,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机制,使得党支部的各项活动,不因人员变动而受影响;哈萨克族党员干部的汉语薄弱,他专门进行辅导;在日常工作中,他耐心地教老同志使用电脑、接收文件,使他们提高了工作效率;他还利用节假日,帮助整理党支部历年来的档案,将各种文件分门别类存放,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年终,上级考核,供销社党支部在政治学习、精神文明建设等项活动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一举甩掉了后进党支部的帽子!
回到机关工委,姚云鹏就向所在党支部,递交了他的入党申请书。不久,姚云鹏被选为入党积极分子。
面对淳朴善良的藏族群众,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曾说:“我一定要把我的情,我的爱,奉献给他们。”姚云鹏也同样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志愿服务精神。当得知托里福利院的22名孤儿,急需课外读物、文具、衣物等生活、学习用品时,他主动与母校齐鲁师范学院联系。师生们积极响应他的倡议,开展“爱在新疆,行在路上”的爱心捐助活动。共筹集爱心款2457.70元,资助书包、文具、书籍、衣服等各类学习、生活用品1700多件,总价值1.5万余元。
姚云鹏还先后配合共青团托里县委,组织志愿者为塔城地区白血病儿童刘家军捐款;在烈士纪念日期间,他组织团员青年和福利院孤儿,为裕民县忠勇山烈士敬献花篮;他还带领少年儿童赴小白杨哨所,聆听军营英雄们的故事……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就在离托里县城不远处,有一座“孔繁森同志纪念碑”。那是1994年11月29日,时任西藏阿里地委书记的孔繁森,在新疆西南部塔城地区进行边贸考察时,不幸在托里县境内发生车祸,以身殉职,年仅50岁。为纪念孔繁森,托里县人民政府在此修建了这座纪念碑。
孔繁森“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铮铮誓言,激励着姚云鹏在追梦的路上勇往直前。2014年4月6日,当慕名前往拜谒孔繁森纪念碑的姚云鹏,发现碑身风蚀脱落,便组织发动在托里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筹资1400余元,购买材料,进行修缮。搬碎石、和水泥、扛梯子,所有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经过大伙一天的紧张劳动,使孔繁森纪念碑焕然一新。
这时,一辆越野驶进孔繁森纪念园。从车上下来4个中年人,他们缓步走到孔繁森纪念碑前鞠躬默哀。当得知姚云鹏一行是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并自费修缮纪念碑时,深深被他们的义举所感动。其中一位当场向他们捐赠1000元修缮费,没有留下姓名,只在临走时对姚云鹏留下一句话:“我们都是志愿者!”
 “我要以孔繁森为榜样,把自己全部的情和爱,都献给托里这片热土……”,姚云鹏早在到达托里做志愿者伊始,就暗自立下了这个誓言。
 
“李书记,您别笑话我,我没有西装,这身衣服是借别人的。”
 
“2014年4月21日:火腿4元,馒头2元;4月22日,蔬菜6元,馒头3元……”这是舍友为姚云鹏整理物品时,无意间发现的记账单,简简单单的一页账单上,记下最多的就是每天3块钱的馒头。
托里县是国家西部计划服务的四类地区,每人每月国家补贴1510元,地方补贴600元,共计2110元,这就是姚云鹏一个月的全部收入。由于交通不便,托里的物价比其它地区要高不少,每人每天生活费在30~50元不等。以此计算,他每月的花费在1000元出头。他每年要定期偿还国家助学贷款,还要拿出一部分钱贴补父母家用,这样每月下来,收入就所剩无几。这也促使姚云鹏不得不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因此,他的“抠门”,在志愿者中是出了名的。
“云鹏从不买零食,豆腐、青菜就是他的最爱,馋的时候,就出去买根火腿肠与青菜一炒,馒头始终是他的主食。就连理发一次20元都舍不得花,他满县城里跑,才找到一个小巷理发店,一次只花了8元钱。人群里,他一直都是那个最黑、最瘦的人!”与姚云鹏一起服务的志愿者杨学文说。
姚云鹏对自己抠门,对朋友却异常大方。同为志愿者的舍友赵俊,去年在结束服务期时急需2000元钱。他虽然手头也紧,但是二话没说,马上筹措够就交给了赵俊。快一年了,即使在住院期间,经济特别困难,他也没有向赵俊提过还钱的事。志愿者中有人生病时,他总是主动地跑前跑后,帮别人打水、买饭、买药等。
在托里服务两年来,姚云鹏没给自己添过一件像样的衣服。2014年春节回家时,父亲看到他身上穿的,还是去年离家时的衣服,劝他买身好的、新的。他却说:“不用,只要不破,能穿就行。”
不过,穿衣服还真让他犯过难。作为机关工作人员,穿西装参加会议和集体活动,是社交礼仪要求。一身普通西服,在托里要花二、三百元,这对于姚云鹏来说,不是个小数目,他因而再三犹豫。一次,细心的机关党工委书记李新玉,发现姚云鹏的西装不仅陈旧,而且大小也不合体,就私下悄悄地问:“小姚,你的正装呢?”
“李书记,您别笑话我,我没有西装,这身衣服是借别人的。”姚云鹏尴尬地解释。
“这孩子,跟我儿子年龄差不多,津贴也不是太少,竟舍不得买身像样的衣服;可是他处处关心别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太让人感动了!”李书记流着泪哽咽地说。
于是,李书记特意带着姚云鹏来到服装店,自费为他量身订做了一套西装。从此,他有了自己的西装。但只有在正式场合,他才穿出来。每次活动一结束,他就马上将西装换下,再小心翼翼地整理好,生怕弄脏、挂破了。
如今,这身西装正静静地挂在姚云鹏宿舍的衣架上,还是那样板正、那样一尘不染,每一颗衣扣都系得平平展展、规规矩矩,两只空荡荡的袖口里,露出半寸雪白的衬衣……
同事杨学文指着姚云鹏这身西装深情地说:“近日云鹏打电话,要我帮他把这身西服邮回内地,他特别珍惜这身衣服。在他看来,这衣服里不仅寄托着李书记对他的深情厚谊,而且也蕴藏着他对托里、对李书记、对西部计划志愿服务最温暖、最美好的回忆啊!”
 
“这幅画,云鹏还没画完,他答应我等他开办美术辅导班时,就教我画画……”
 
夏日的托里,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候。巴尔鲁克的山花正迎风绽放,哈萨克牧民的毡房上升起了缕缕炊烟,羊群像朵朵云彩散落在辽阔的草原上。然而,在托里县多拉特村一间不大的宿舍里,一张破旧的单人床,孤零零的摆在墙边;靠墙角的地方,有一张支好的画板,上面铺着的画纸上,已经落满了尘土;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画纸上,显出淡淡的灰黄。
“这幅画,云鹏还没画完,他答应我等他开办美术辅导班时,就教我画画……”同为志愿者的史利转,动情地回忆着姚云鹏的故事。
2015年3月上旬,姚云鹏作为托里县第二批“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组成员,驻进多拉特村。在村里小学走访时,他了解到学校缺美术老师,有的孩子甚至连彩笔都没有。晚上回到宿舍,他失眠了,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我要想方设法帮助孩子们!”
第二天上午,姚云鹏就向工作组组长(县环保局副局长)哈尔山提议:在多拉特村开办美术辅导班。经同意后,他抓紧筹备,很快就从县城买来了绘画材料,望着眼前的一切,他心里充满了喜悦:“多拉特村的孩子们就要跟我学画画了!”
进村半月来,姚云鹏多日的咳嗽越来越重。为了坚持下去,不被同事们发现,每到吃饭时,他就借口离开躲进宿舍,等大伙儿散去,他才出来吃饭。
3月的托里,没有一丝春的气息,凄厉的寒风,在宿舍窗外咆哮着,打破了长夜的宁静。伴随着阵阵咳嗽声,姚云鹏披衣下床。在多拉特村最后的几天里,他总是不停地催促着哈尔山组长,为他找一间给孩子们上课的教室。
“小姚,咱们初来乍到,还不太熟悉,再说你咳嗽的厉害,等把病治好了再说吧!”哈尔山组长劝他。
“哈组长,你们到底要我等到什么时候?我怕等不及了……”一向文质斌斌、尊重领导的他,今天却含着眼泪,向哈组长发火了。
哈组长:你哪里知道?无情的癌细胞,已经在姚云鹏体内扩散,一把把止咳药,对他已不起作用。请原谅姚云鹏吧!也许,他已经预感到了自己的不测!
        3月28日,是这个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也是姚云鹏在这里工作的最后日子。自知身体极度不适的他,硬是加班忙完了手头所有的工作。此时,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剧烈的咳嗽,使他整个人都在颤抖,他再也支撑不住了……
哈尔山组长迅速亲自联系,并马上驱车前往,送姚云鹏到托里县人民医院治疗。闻讯赶来的多拉特村的父老乡亲们,望着飞驰远去的越野车,焦急不安地念叨:“云鹏啊,你可要好好地回来呀!”
       第10天黄昏时分,在去往乌鲁木齐的大巴车上,姚云鹏拨通了哈尔山的电话:“哈组长,我在县医院治疗,病情丝毫不见好转,医生建议到自治区中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小姚,我这就要车,明天一早赶到送你!”
 “不用送,我已上车了,等病好了就回来……”
     托里距乌鲁木齐500余公里,为争取时间、不给领导和同事添麻烦,姚云鹏当晚独自登程。
大巴车在夜色里疾驶,姚云鹏不停地隔着车窗张望。那闪烁的星光,起伏的群山,泛绿的草木,令人留连忘返。姚云鹏多么希望能赶快把病治好,再回到多拉特村服务于那熟悉的环境,那可爱的父老乡亲。笔直的白杨树在路灯、车灯的照耀下,站在道路两旁像列队的士兵,目送这位年轻战士在托里的最后一程!
 
     “恳请您尽最大努力,别让他倒在了追梦的路上……”
 
       从托里县医院到新疆自治区中医院,又从新疆自治区中医院转到山东省肿瘤医院。一个不幸的噩耗瞬间传来:姚云鹏肺癌晚期。
      4月20日,山东省肿瘤医院为姚云鹏开出诊断书:肺癌晚期。上面写道:“左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双肺多发转移,左肺门、纵隔、左锁上、左胸小肌内侧、左腋窝、左颈根部淋巴结转移;左肾上腺转移;左小脑转移。”
         “我可能回不去了,你们一定把‘小葫芦’他们照顾好。我的画板就留给孩子们吧,算是给他们留个念想,希望他们长大成材后,还能记得他们的‘姚哥哥’……”电话里,姚云鹏特地嘱咐志愿者史利转。
刚做完化疗的姚云鹏,头上冒着虚汗,无力地靠在床头看书。由于药物反应,日渐消瘦,头上的帽沿被他压得低低的,只剩下消瘦的脸庞、深陷的眼窝和那两束从容坚毅的目光。
      一位从托里赶来探视的志愿者来到床前,姚云鹏苍白的脸上,顿时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记得去年这个季节,巴尔鲁克的山花已经开了,哈萨克牧民正准备转场。今年怎样?”
      “今年雨水多,山花已经开了,牧民们也开始转场了。”
      “现在托里的变化大吗?我想再回托里看看……”
      “希望你要像胡杨一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坚定信心,好好养病。盼望你早日康复,再回到志愿者的岗位上!”5月18日上午,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张涛,握着姚云鹏的手语重心长地说。
“姚云鹏才刚满26岁,他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我代表齐鲁师范学院全体师生,恳请您尽最大努力,别让他倒在了追梦的路上……”齐鲁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尹方,恳请山东省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张品良。
姚云鹏患病住院的消息,牵动着社会各界和众多善良人的心。已经退休的李新玉书记四处奔波,找工会、找妇联、找红十字会、找共青团组织,多方呼吁,为姚云鹏筹集医疗费,还亲自主持起草了《为西部计划青年志愿者姚云鹏募捐的倡议书》:“……让我们少抽一包烟,少喝一瓶水,少吃一个面包,把能省的钱都省下来,捐给最可爱的人——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姚云鹏吧!”
        人民网、中国青年网、凤凰网、塔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姚云鹏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姚云鹏用志愿者的模范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我们要用爱心捐助挽救他的生命,让我们共同唱响这曲‘爱的奉献’,每一分帮助都是挽救他必不可少的力量!”
连日来,从天山南北到泰山脚下,从各级组织到新闻媒介、大专院校、社会团体,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稚气未脱的孩子,都向姚云鹏伸出了援助之手。托里县二中高二年级的李雪梅老师,拿着当时手里仅有的60元钱边捐边说:“60是顺、定的寓意,希望他顺利度过难关,一定早日恢复健康!”
……
     “我是一个平凡人,做的都是平常事,却受到大众如此无私的关怀和恩惠,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啊!”当一笔笔善款,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姚云鹏的爱心账户时,他那干涩的眼睛却不止一次地湿润了,“等病好后,我还要去做志愿者,教农村的孩子们画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原、弯弯的河流……”
 
       “我就是想去新疆姚云鹏学长服务过的托里,替他照顾福利院的孤儿,到多拉特村教孩子们画画,把他那幅没画完的画,再接着画完……”
 
    夏日的济南,骄阳似火。在这个栀子花开的季节,姚云鹏的先进事迹在母校齐鲁师范学院引起强烈反响。今年是齐鲁师范学院第四年在全校应届毕业生中,招募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共有160余人积极报名参加,最终有17人通过笔试、面试和体检,成为新一届西部计划志愿者,是去年总人数的3倍。其中,仅姚云鹏所在的美术学院,参加西部计划的志愿者就有6人,是他当年的6倍。
“你为什么要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齐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胡颖杰问他的学生郑贤阶。
“我就是想去新疆姚云鹏学长服务过的托里,替他照顾福利院的孤儿,到多拉特村教孩子们画画,把他那幅没画完的画,再接着画完……”郑贤阶哽咽得说不下去了。他和胡书记都泪流满面。
其实,早在半年前,姚云鹏就开始出现咳嗽,只是当时他并没有在意。今年春节回家探亲期间,他还一直咳嗽,吃药也不见效。“鹏儿,等病好了,再回新疆吧!”母亲劝说儿子。
“妈妈,您放心吧!我没事儿,大伙儿都回去上班了,我也不能落伍啊!”发着低烧,姚云鹏毅然踏上了开往新疆的k1336次列车……
    ……
姚云鹏啊,你知道了吗?在这充满希望的火红的7月,新一批的志愿者就要踏上西行的列车,新疆托里将迎来新的志愿者,继续你未尽的事业。你赶快恢复健康、回托里看看吧:那巴尔鲁克的山花正在为你绽放,那哈萨克牧民毡房里的奶茶正在为你飘香,那多拉特村的孩子们站在村口,正在等你把七彩的画,描绘在辽阔的草原上!


【责任编辑:格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