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华夏传媒网今日头条

康平:从积累走向突变

2015-05-31 23:12:00   来源:本网   浏览量:

康平:从积累走向突变

2015-05-31 22:33:49   来源:本网   浏览量:610

      康平,西安美院毕业,陕西省柳公权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西安中国画院专业山水画家、陕西儒释道画院副院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西安青美协常务副主席、西安美术学院成教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地质美协常务理事。

     《荒漠男子汉》1991年获陕西省青年美展金奖;《远山的呼唤》1991年获陕西省电视台三等奖;《孤烟热土》获中宣部纪念双杯讲话五十周年全国美展金奖;《凝聚的热血》1992年获全国美展金奖及陕西省青年美展金奖;《大乐和鸣》2008年入选陕西省建国60年美展获优秀奖;《铁骨秦岭》2008年应邀参加海峡两岸书画名家邀请展;《大山的思念》2010年被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收藏;

      2011年《伟大的民族》、《大境自然》获陕西省建党90周年美展银奖;《青海长云》参加“高原·高原——第一届中国西部美术展中国画年度展”;《云树向春》参加陕西省文化节美展;

2012年《早安我的老娘》《大岭梵音》参加“长安精神——陕西当代中青年画家国画作品展”

2012年9月参加陕西美术家代表团赴马来西亚参加第六届马来西亚国际艺术博览会;

       2013年《我自岿然不动》等五幅作品参加庆祝建军八十一周年军旅国画名家邀请展;2013年《山歌》参加“高原·高原——第一届中国西部美术展中国画年度展”;《故乡如梦》参加“大城之心”社会公益书画大赛金奖;《青石铭记》参加由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画院主办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全国国画名家邀请展。

 
 

康平:从积累走向突变

 
 

认识康平,从他的作品开始。

2012年陕西中青年国画作品展上,漫步展厅的我在一幅《大境自然》的作品前停留下来。这幅作品构图大气,笔墨贯通,用心扎实,给我以深刻的印象。

2012年陕西中青年国画作品展上,漫步展厅的我在一幅《大境自然》的作品前停留下来。这幅作品构图大气,笔墨贯通,用心扎实,给我以深刻的印象。

2008年前后,康平的创作重心由人物转向山水,画了很多山水画,如《大境自然》、《伟大的民族》、《苍天圣土》、《大岭梵音》等一批画作,心无旁骛,放旷淋漓,富有激情和冲击力,既强调视觉经验的真实呈现,也追求个人情感的自然融入,二者之间力求浑融无间,以此创生出雄强瑰丽的意象,抒写着赤子情怀,表现出不俗的潜力。

陕南山水与自然景观,是康平的一大主题。他多次到紫阳、石泉、白河、安康等地写生,对陕南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这使他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方式(相较于文人画而言)抒写出“放怀于自然”的感觉。以陕南为题材的代表作有《大汉江水》、《早安,我的老娘》、《春秋岁月》等。康平画陕南,与他人不同,更强调情感的流露与自然感觉的捕捉,宏大而温润,思兼南北,一以贯之,从另一层面表述了自己的艺术理想。

康平的艺术态度是虔敬而真诚的。从他的画里,我们可以领略到“以自然为依归”的渴望。这种取向并不时髦,但在他的笔下展开,坚实丰富而又不失清新,不尽遵古法,也不刻意求新,却能沁人心脾,充盈着古典的魅力。

当今世界,艺术多元化的趋势及其实践,很大程度上重塑了主流话语在艺术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征之一是,观念的重要性在这一进程中被无限放大,其他因素相对淡化。这一倾向对于中青年艺术家的影响是强大而深远的。比如有人曾经强调“传统”一词源于日本,并非汉语所固有,属于美术史研究范畴,不应成为品评中国画的标准。

这种观点很难让人苟同,“传统”一词源于日本,或许是词源学上的事实。但这一事实似乎不足以说明在中国画创作中可以忽略民族文化心理与精神。康平的山水画得力于扎实的写实手法,也得力于对传统(尤其是北宗山水画)的领悟认知。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他显然采取了一种比较稳健的态度。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康平的艺术观念因陈传统,应该有所调整,康平则不以为然,依然故我,这种执拗让人钦服。

 

康平给人感觉是有魄力、务实而且豪爽,一如其画。他的艺术道路并不平坦。1986年,康平美院毕业,在素描、中国画、油画和书法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92年,他在耿健和安正中两位老师的介绍下加入省美协。年纪轻轻成为省美协会员,无疑是对他能力的一种肯定。很长一段时间,康平的创作都是人物画,功力深厚,获过多项大奖。九十年代初,面对生活的压力,出于改善创作条件的需要,康平选择了放下理想,下海打拼。康平经商,安正中老师曾经惋惜了好一段时间。下海后的康平,画过广告,做过装修,也搞过建筑,一去就是十五年。到了2008年,他越来越觉得一个胸怀艺术理想的人,不可能在波谲云诡的商海中找到归属。于是,他又回到绘画,不同的是不再画人物,而转向了山水。

一个人物画根基深厚的画家,经过十几年的挣扎和寻求,改画山水,这种转变是意味深长的。对此康平的说法是,十几年的商海历练,使他对人生和艺术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使他更加向往自然,更看重自我精神的充分伸展。

观念与体验是艺术的最初源泉和最终归宿。与很多画家相比,康平的艺术观念较为传统,但传统并不等于视野偏狭或手法单一,事实上康平的艺术观并未制约其作品的丰富性。相反,以中西结合的思路来表现自然的丰富与张力,一直是康平山水画的切入点和特色所在,并由此形成了雄强瑰丽、大气磅礴的基本风貌。

以西方写实造型改造中国画的思想和实践,在二十世纪中国画发展历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过这一潮流的影响最集中、最深刻地反映在人物画领域,对山水和花鸟画的影响相对有限。以山水画为例,写实造型与笔墨语言的结合除在李可染的艺术实践中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之外,几乎没有得到延续和深化,有人据此认为李可染的画风是一种完成性风格。就风格而言,这种看法不无道理。但应该看到,借鉴西方绘画以丰富传统山水画表现力,作为一种努力方向才刚刚开始,不应停止发掘。另一方面,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丰富性这一取向,也与元代以前的中国山水画的追求有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 >>>详细

 
 

一个有责任的艺术家,总是以天下为己任。时刻关注时代的发展。把握时代最扣人心弦的律动。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这不是今人才有的艺术观点。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有著名论述:“诗歌合为时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无论是七十年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还是今天党的十八大所提倡的提高文化实力,发挥文艺引领时代风尚,服务社会,推动发展,都是强调文艺为现实服务的社会作用。康平,是我所接触的青年画家中最有强烈时代风采的画家之一。在他的笔下,你能强烈地感受到一个华夏赤子的愤迸之心。

与康平关于他的作品的讨论,是两三年以前的事。那时,他的大型作品《伟大的民族》刚获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和省文联主办的“陕西省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二等奖。这是一幅震撼人心的作品。背景是绵延的山峰和巍峨的长城,青灰的色调,不仅使山峰具有深厚的蓄势,也使长城更显古老苍翠。山峰的起伏与长城的蜿蜒互叠绕,互为映托。把一个古老文明的悠久文化历史用写实的方式拓现出来。把一个世界大国的年轻总统形象跃然纸上,旁边是十四只飞翔的鸽子象征着热爱和平的中国人民。画面这种别有心致的处理,把两个世界上最具影响的大国的历史文化现实的差异和不同,以及共同需要和平的愿望。用独特的画面语言表现出来。

这幅画对奥巴马形象的处理,是耐人寻味的,庄严肃穆,不失大国领袖形象的风范。身姿端正中,表情沉思。也许,只有站在历史久远的长城上,才能更深邃地认识到这个国家文化的透人心魄的内涵,才能更理性的图解这个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国家的民族心理。康平在作品中对奥巴马的形象处理很到位,无褒、无贬,全是意象化的写实。而正是这种写实的处理,才是作品艺术价值所在的地方。

我以为,这幅作品应该还具有现实历史的更为深刻的涵义。作品题为“伟大的民族”。这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总统登上长城的感慨词。中国的改革开放,如果历史地看,就在尼克松总统与周恩来总理握手的那一刻便开始了。

四十多年来,中美两国的关系一直在绊绊磕磕中持续发展。在绊绊磕磕的历史中,中国逐渐摆脱贫穷,逐渐发展壮大。奥巴马站在长城上,却用尼克松的话语为题,康平是有自己的用意的。他用跨度四十年的历史话语,来流程性地表现人们对中国关系的认识和解读。中美两国由于诸多的共同利益和不同利益的因素,在未来的历史中必然还会有许多密切的合作和不等的对抗。但共同需要和平和为世界和平而努力的大目标是相同的,这是世界趋势的主流。《伟大的民族》创作于2009年,正是奥巴马初任总统访问中国后不久。康平很敏锐地抓住到了奥巴马访问中国参观长城的细节。创作了这一很有现实意义的作品。这是一个有责任感的艺术家难能可贵的地方(责任编辑:格全)

 
 
5/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