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育种家李振声正在田间地头
“北大荒水稻之父”徐一戎为农民指导生产
“吉富罗非鱼之父”李思发与其培育的良种罗非鱼
玉米育种家李登海正在玉米地里查看长势
这是一份“群星闪耀”的名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李振声,“北大荒水稻之父”徐一戎,“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中国番茄大王”李景富,“吉富罗非鱼之父”李思发……
他们是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农业科研一线的耕耘者,他们的一项项重大成果记录下中国农业跨越发展的铿锵足音,他们就是中华农业英才奖的40位获奖者。
有着中国农业领域“诺贝尔奖”之称的中华农业英才奖,从2005年设立至今,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四届评奖中,共40位杰出的“三农”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他们中有科学家,也有为农技推广服务的劳动模范;有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学者,也有在应用研究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专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农业科技问题时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2014年,我国粮食总产达到12142亿斤,实现了创纪录的“十一连增”,农民收入实现“十一连快”,凝聚了农业战线干部群众的大量心血,其中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人才功不可没。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仍然要靠科技创新、靠人才驱动,这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中华农业英才奖的设立正是农业部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这一奖项通过奖励杰出人才,促进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吸引更多的有志、有识之士加入到农业行业中来。
本报记者毛晓雅
小麦与野草进行杂交,李振声以此为我国粮食增产超百亿斤,我们今天吃到的每一粒小麦都是由远缘杂交而来;徐一戎创造了高寒水稻“双千”传奇,变昔日北大荒为“北大仓”;李登海两次创造了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被誉为“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他们担当起提升发展中国农业的历史使命。
“谁来养活中国?我们自己养活自己。”在博鳌亚洲论坛圆桌会议上,面对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提出的“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一位中国学者给出了这样的回答,他就是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的奠基人李振声。
“当时的情景我记得,农民粮食不够吃,葱根,蒜皮,榆树皮都吃光了。”出生于1931年的中科院原副院长、院士李振声,对青少年时经历的饥饿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小麦低产,抗病性差,其中条锈病最为严重,条锈病菌能随风传播几千里,使小麦减产30%到50%。
“那个时候穿着黑裤子到地里走一圈,出来后就变成黄的,有的农民就在地头哭啊。我们国家的粮食当时只有2000多亿斤,减产100多亿斤,就等于20个人里边,一个人的口粮被条锈病给吃掉了。”李振声说。
从那时起,李振声开始了他的小麦育种研究。他创造性地将小麦与野草进行远缘杂交,让小麦的后代获得草的抗病基因。经历了20多年的反复试验,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培育出抗病性持久的小偃6号。从1980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到上世纪80年代末累计推广1.2亿亩,增产小麦60亿斤。
在2005年获得第一届中华农业英才奖之后,李振声又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面对国家科技界的最高荣誉,这位耄耋老人谦逊地说:“我只是提供了一些方法、一点思路。”
黑龙江农垦的稻农们几乎无人不识徐一戎,他是创造了北纬43度~53度水稻种植“双千”奇迹的“北大荒水稻之父”。
高寒维度上,水稻种植面积超过千万亩,平均亩产超千斤,这在世界上都不多见,徐一戎用近50年的不懈努力做到了,从1951年投身建设北大荒,到1999年北大荒水稻历史性地实现“双千”,他的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家乃至世界寒地水稻栽培技术领域的空白,使昔日北大荒变成名副其实的“北大仓”。
在2012年获得第四届中华农业英才奖后,徐一戎说:“我今年八十八岁了,八十八啊,就是大米的‘米’字,我和水稻打了一辈子交道,还想为水稻再贡献点儿余热,哪怕多教会农民一点儿技术,多帮助农民解决一点儿问题,就是我最大的收获!”遗憾的是,2014年5月13日,这位一生痴爱寒地水稻的老人永远离开了我们。
在玉米种植上创造着同样高产传奇的,是第二届中华农业英才奖获奖者、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1989年和2005年,他自育的“掖单13号”和“登海3719”分别在当年创造了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亩产分别为1096.29公斤和1402.86公斤。李登海高产品种及其栽培技术的推广,不仅为我国粮食增产作出了重要贡献,更是奠定了我国在夏玉米育种、栽培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
不仅在粮食生产上,获得中华农业英才奖的科学家们在水产养殖、畜牧养殖、病虫害防治等领域都有着开创性的成就。“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事业是人才成长的现实平台。”农业部党组成员、人事劳动司司长曾一春说。我国几十年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重视农业人才培养,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创造了良好的科研条件,助力他们成长成才,在“三农”的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同时,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在农业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他们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仰望和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