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华夏传媒网今日头条

南佐仰韶文化遗址是歧黄故里始于庆阳的有力佐证

2015-12-18 21:23:01   来源:西部三农网   浏览量:


                                 作者: 路笛
   南佐仰韶文化遗址是庆阳市四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它位于庆阳市西峰区西南六公里处的后官寨乡南佐行政村王家咀自然村。遗址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文化层厚达2至7米。

   甘肃省文物局最初发现此遗址于1958年。后于1962年、1984年、1985年、1995年、1996年先后五次发掘,基本上探清了遗址的分布面积、形态状况和历史价值。

    根据发掘提供的资料表明,该遗址是甘肃陇东地区一处主要的仰韶文化晚期人类生活过的大型遗址,距今4000至5000年间。遗址中有一大型殿堂式建筑房址,室内面积630平方米,两边墙长33.5米,北墙长18.8米,主墙高2.6至2.8米,为长方形房体。地面有6层白灰地面,说明曾6次修补使用。室中有12根木骨墙柱,直径80至82厘米。整个房体为前堂后屋结构。大殿周围还有一些小型房址,有灶台、烧烤痕迹。此址出土的大量文物有小口尖底瓶、宽平沿盆、罐、缸、瓮等陶器,有石刀、石斧等石器,有纺轮、匕、针、镞、笄等骨器,还有稻、粟、稷等粮食碳化物。这些遗物对研究我国特别是陇东地区的上古史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遗址中这座殿堂式的古建筑房址,面积巨大,结构宏伟,是目前国内史前考古发现的一座最大的建筑遗址,也是古代一座大型部落集团的核心建筑物。它比大地湾遗址更有明显的独特的地域特征,更有力地说明古代陇东人的聪明才智和顽强的奋斗精神。

    这个遗址说明,整个董志塬是古人类群居的地方,南佐这里可能是一个群居的村落或城池。同时,大型殿堂说明,这个城池可能是原始部落的政治中心即邦国国都。前殿后屋可能就是国王或酋长居住和办事的地方。各种粮食碳化物的发现,说明这里是古代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根据事实,我们经过推理研究,认为陇东就是黄帝族的开发基地,南佐就是黄帝有熊氏的国都所在地。其里由是:

    一、从时间上分析,黄帝族的起源大约在公元前2700至2600年之间,距今4600至4700年之间。五帝时代开始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距今约4300年。那么南佐墓址经科学研究测试恰在距今约4000至5000年之间。时间十分吻合。

    二、从皇帝族活动的地域和发展路线看,同南佐遗址有很大关系。《史记索隐》注:黄帝“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皇帝。”说明黄帝族活动于黄土高原。《路史•后纪五•黄帝》云:“皇帝次妃方累氏,曰节,生休及清。休继黄帝者也,是为帝鸿氏”。《路史•后纪六》记:帝鸿氏“其别为防风氏”,“防风氏的漆姓,以崇拜漆树而得”姓。《括地志》云:“豳州新平县,即汉漆县也。《山海经•西山经》载:” “泾水上游之刚山、英鞮山多漆树。因而泾水古称漆水。”说明黄帝帝鸿氏活动于泾水上游。陇东地区恰是泾水上游的黄土高原地带。大宋真宗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立于正宁县罗川镇(古县城)西门外的《大宋宁州承天观之碑》记: “轩丘在望,乃有熊得道之乡”,说明正宁县是黄帝有熊氏活动的地方。《史记》载:“黄帝崩,葬桥山”。古人有死后还葬故乡的习惯。据史学界考证,黄帝古冢和桥山恰在今正宁县。据《括地志》载: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子午山即桥山,今古冢尚在。这说明黄帝有熊氏在这里建立了他们的家园和国家。他们活动的范围涉及整个陇东黄土高原和桥山两侧的泾、洛二河流域。所以南佐遗址的发现,为帝鸿氏和有熊氏黄帝在这里生活和建国找到了依据。

    三、从庆阳市古代人物之间的关系看,南佐遗址也提供了一些佐证。庆阳地区在秦汉时称北地郡。我国中医鼻祖岐伯就是北地人。史书记载,岐伯是黄帝之师,黄帝的太医。《庆阳府志》记载,岐伯是庆阳古代三圣之一。黄帝同岐伯论医,产生了我国第一部医书经典《黄帝内经》。黄帝还曾去平凉崆峒山问道于仙人广成子。这一切都说明黄帝帝鸿氏和有熊氏活动的中心区域在庆阳。发生在同一时段的南佐遗址就是有力的证据。

    根据以上三点分析,南佐古城和大殿遗址很可能就是黄帝有熊氏或帝鸿氏之都城。这一遗址说明庆阳是一座文化蕴藏十分深厚、非常丰富的宝库,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切实有效的保护好这一珍贵的文化遗址,工程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责任编辑:格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