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没有名气的东西培养到有名气,这个很难,就像故宫的“朕知道了”为什么销售那么好,因为我们都知道,这就是文创产业的价值所在,其实就是一个借力使力的过程”, 近日在由文化部主办、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培训学员承办的重点文化设施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第九、十期研修班培训期间,中国文化艺术授权第一人、全球第一个东方文化艺术授权品牌“artkey”创始人郭弈承在接受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采访时这样谈到。
本土文化创新发展 要学会借力使力
就当前我国各地文化产业发展大热的现实情况,郭弈成首先谈到,“如果文化产业发展出现方向性的错误,那么还不如不做,这种战略战术上的错误,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背道而驰”,他认为,从长远来看,文化产业赚的不仅仅是商业利益、经济效益,我们更应该关注产业发展背后的文化支撑。那么本土文化创意产业究竟该如何发展?郭弈承坦言,任何地区的特色文化产业开发其实都是有一定难度的,不仅需要我们在内容上做好故事,而且在整个商业模式、产品结构上同样需要做好设计工作,“它不一定是一个高大上的创作,重要的是能够找到一个点”。
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很多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去“借力使力”,这就难免造成运营吃力、发展缓慢的局面。郭弈承先后以齐白石艺术授权延伸品开发、桃园机场创意植入《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文化元素、台北故宫的“翠玉白菜”为例,反复强调文化创意发展要学会借助已有“名气”走捷径。当被问及“名气、人气欠佳的国内其他美术馆、博物馆如何做好创意衍生”时,郭弈承建议,最好是能够找到一个至少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被大家熟知的文化元素来进行创意设计与开发,否则的话,无论是市场风险还是培育成本都将是不可控的。
非遗传承发展也要“因人而异”寻找发展契机
相较于国内很多优秀传统手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所面临的艰难局面,郭弈承提到,其实在传承发展方面,台湾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随着工业化与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台湾的传统手工艺与民俗技艺也面临着日渐凋零、传承无门的状况,“如果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或是一个能延续的方式的话,它的市场价值就很难被发现。那么,这就意味着今后它的发展将会更加难做”,而这一点,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值得关注。郭弈承以台湾布袋戏运用特效融入新元素创新传承发展为例,建议非遗传承在发展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与特色,自觉主动与时下的市场消费趋势与需求结合,并通过运用当代文化与审美理念来实现创意生活的创作与体验。
大IP时代 产业链分工与授权规划同样重要
近年来,随着网络IP的不断挖掘与开发,其背后的产业价值与市场潜力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国务院去年3月份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明确提出,要提高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增加值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产品和服务的比重。作为一位致力从事艺术授权将近20年的专业人士而言,郭弈承坦言,IP运营今后注定是一个大的趋势,大IP时代一定会到来,“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并表示,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在把握IP运营主动权的同时,做好产业链分工尤为重要,在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发挥上下游的产业协同作用,充分提高产品文化附加值。
谈及IP开发,授权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单就艺术授权而言,如何避免开发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权利纠纷、创意衍生开发混乱等现象,郭弈承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其中需要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规划系统来辅助操作,并以台湾台北故宫的授权机制为例,强调系统的授权规划之于IP开发的重要性。同时版权作为一个很特殊的细分行业,好的创意一经面世就被迅速山寨、抄袭已成惯例,文化产业范围尤为如此。郭弈承认为,就目前的发展阶段与产权制度建设而言,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在被抄袭之前,加快创意衍生的更新速度,提高创意衍生的技术水平。【责任编辑:格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