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记者 李艳 实习生 熊祎摄影刘强
出口增长放缓脚步、农民工队伍迅速枯竭、正在接近“刘易斯拐点”……日前,有报道称,中国“农民工时代”走向终结。
陕西作为我国西北农村劳动力资源大省,我们不禁要问,我省的“农民工时代”走向终结了吗?目前,在经济新常态下,我省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又呈现哪些新动向、新趋势呢?
日前,记者通过走访我省人社部门、人力资源市场、用工企业及部分劳务输出大县,发现随着劳动力总量供给的减少、省内就近就地转移人数的增加、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潮的涌动及城镇化大背景下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推进,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悄然发生着变化,可以说,陕西已走到了“农民工时代”的拐点。
总量达峰值 未来10年将锐减
记者在省人社厅了解到,相比之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的快速增长,近几年,我省农民工总量稳定在650万人左右,去年为693万人。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民工时代”拐点的主要标志就是农民工队伍的萎缩,从我省目前的情况来看,去年人数基本已达到峰值,再往后持续增加可能性不大。据预计,到2020年,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将会缩减至400万人。
5月15日,记者来到我省劳务输出先进县山阳县。山阳,是商洛市的第三人口大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因山大沟深,耕地相对较少,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山阳农民就开始外出务工,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最早的县之一。
据山阳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2年至2014年,山阳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呈持续下降趋势,分别为12.5万人、11.9万人和10.8万人。
为了掌握我省农村劳动力的一线数据,今年,省人社厅劳务交流指导中心选取了我省宝鸡市岐山县凤鸣镇北郭村、渭南市富平县城关镇迤山村、延安市吴起县吴起镇金佛坪村和汉中市留坝县火烧店镇堰坎村四个典型村进行了入户调查。据统计,仅从年龄构成看,4个样本村被调查的5792人(占总人口91%)中,26-50岁的农村人口达2257人,而7-25岁的农村人口只有1306人。根据这组数据,可以想见,10年之后,4个村的农村劳动力人数将大幅减少。
就近就地转移人数过半
5月14日,在西安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福建省晋江市用工企业招聘会上,福建万兴隆集团招聘负责人叶应红向记者反映,现在来应聘的农民工一年比一年少。从2008年到2015年,公司将月固定工资从1200元提高到了2500元,外加计件提成,月工资能拿4000元,但一线员工还是短缺。
那么,我省的农民工究竟去哪儿了?以下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据省人社厅对2010年-2014年5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统计,省内转移就业占比分别为:47.51%、49.09%、52.05%、56.09%,56.67%,显然,近年来,我省农民工“孔雀东刘强摄南飞”的势头在减弱,而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人数不断增加。
距山阳260多公里的武功县,同样是我省劳务输出先进县。该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地月工资只有四五百元时,东南沿海达到了一千多元。而这几年,他们的工资虽涨到三四千元,但本地工资也在两三千元,差别不是很大,所以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力降低。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待在老家,照顾孩子。
山阳县北湾村的刘文虎今年28岁,原来,他和媳妇在北京、西安相继打过工。因为开销大,两人打工一年仅能攒下一两万元。2008年他俩回到山阳后,虽然在当地挣得不多,但花销少了,一年落个两三万不成问题。“在家比打工划算”,刘文虎告诉记者。
省人社厅劳务交流指导中心“四村调查”问卷中,对于“您更愿意选择在哪里务工”这一问题,84.4%的被调查者选择在县内及省内务工。
农村居民进城落户超500万人
2010年,记者曾对农民工“跳农门”的意愿进行过调查。在按国家政策可优先转城市户口的25位“全国优秀农民工”中,仅有3个人愿意“跳农门”。而截至去年年底的统计数字表明,我省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总人数已达517万人。
据省人社部门介绍,在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统计口径中,并没有把近年来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人数统计进去,而这其中,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就达35%以上。可以说,这些人已成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新市民”。
“我离城市很近,城市却离我很远”,过去,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来说,要想拥有一个城市户口,简直是天方夜谭。为了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让农村居民更好地融入城市,自2010年开始,我省就开始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在全国起步尚早。
5年来,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的城镇化。2014年,我省城镇化率达52.57%,高于2009年近10个百分点。按照计划,“十二五”期间,我省将累计转移600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到2020年,累计转移1000万人。也就是说,我省要转移将近40%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
因为城乡之间户籍壁垒的打破,农民工在城乡“游走”得更为自如。
山阳籍农民工创业者、山阳县恒瑞肉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鲁保存就表示,自己在西安有工厂有房子,在山阳县城也有工厂有房子,可以说,户籍落在哪儿,完全由自己决定。
返乡创业吸纳劳动力120万人
走进武功县电子商务运营服务(孵化)中心,在农民工闫爱军的门店,记者看到,武功的锅盔、麻花、挂面、无添加面粉等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摆满了展示厅。通过电子商务创业,闫爱军说,自己不仅把武功的农产品卖到了全国,而且还带动了2000多人致富。
带着一技之长、带着在城市积攒的存款,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乡创业,成为助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的新引擎。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省农民工回乡创业33.7万人,创办企业或经济实体19.7万个,累计投资金额284.3亿元,安置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120万人,平均每户企业带动就业6人。
2008年底,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冲击,我省大量农民工失业回乡。为稳定就业局势,省委、省政府把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中之重,积极推动农民工回乡创业工作。
创业环境的明显优化和改善,对在外务工人员形成了强烈的吸引力,激发了广大农民工的创业热情。2008年以后,农民工回乡创业人数以每年近10%的速度递增。
据统计,在我省农民工回乡创业工作排名全省第一的山阳县,农民工回乡创办的实体规模和经济总量超过了当地招商引资数倍,占到当地民营经济总量的30%以上,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生力军。
有专家表示,当下我省走到“农民工时代”拐点,是多重因素综合叠加形成的。仅从人口红利的消减和部分企业的“用工荒”说明“农民工时代”消失显然有失偏颇。比如,今年一季度,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局面下,我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2%,这也直接导致了建筑行业吸纳农民工总量的大幅下降。此外,其他低端制造业、能源重工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吸纳农民工就业也在下滑。因此,如何在改革提质增效中化危为机,通过相关技能培训等措施,对农村劳动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将是当下政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责任编辑:格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