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郭夏认为,实现精准脱贫首先要找到造成贫困的根源。此次政治局会议提出的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各项政策措施都非常有针对性。
11月23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会议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实现精准脱贫首先要找到造成贫困的根源。我国的贫困县绝大部分分布在山区或高原山区,造成这些地区长期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环境恶劣、经济闭塞,它们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缺乏有效的财路沟通。此次政治局会议提出的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各项政策措施都非常有针对性。
实施产业扶贫就是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让贫困地区的群众获得增产致富的机会。我国贫困地区的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如何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特色发展经济是产业扶贫的必修课。在具备发展相关产业的贫困地区,国家应当给与更多的资金支持。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国家应当加大贫困地区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对不具备发展生产的贫困地区和灾害多发地区,应当通过搬迁移民的方式让贫困人口易地致富。从人类经济发展大趋势看,平原地区和沿海地带更易于实现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制定相应的移民政策,鼓励和帮助深山沟壑中的贫困群众走出大山,是完成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贫困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原则上都应当实施异地搬迁。
造成大面积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偏僻地区很难获得金融资源。贫困地区大多是远离金融中心的经济贫血地区。金融是经济的血脉,财经扶贫也需要血脉畅通。让扶贫款真正落到贫困群众的口袋里,让国家的扶贫资金切实成为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的财源,这需要经济机制创新。这次中央提出用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的方式,将有助于避免出现的扶贫款被截留挪用的现象。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知识就是财富,让贫困地区群众尽快脱贫的重要举措就是大力发展教育。避免贫困代代相传,国家应当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培训投入,还应当鼓励支教扶贫和办学扶贫。
实现中央提出的脱贫攻坚战略,关键在于各级干部要有责任感。提升贫困地区人民的“幸福指数”,应成为干部考核的首要标准。
作者简介:郭夏,《解码经济》作者,中国新生经济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经济网特邀财经评论员、评论理论频道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