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7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想要农村发展就需要农民发展,想要发展现代农业,就需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因此,各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应运而生了。
现在,全国很多地方投入了大笔资金进行农民培训,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杨凌职业农民培训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明社看来,目前在农民最需要的技术培训方面,资金、专家两大要素成为影响最终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
李明社:科技培训这一块农民的层次不一样,有接受能力好的有差的,所以我们用职称来筛选好的。科技培训示范区还是挺重视的,给了一定的资金,但有时候到区外就没有这方面的资金,当地有时候做起来还是有困难。
现在感觉技术培训,尤其科技培训这一块,可能还是专项缺一点,专家毕竟是少数的,专家的组织上还是有难点,虽然现在发展远程的科技培训,但是没有到田间地头,一线去,指导的不彻底。专家这一块,要想做大做强,当地也要有资金的配套,这样才能做起来。做得好的是西农大有专家大院。专家大院就是在某一个特色产业的地方给专家盖一个特定的科研场所,专家就能在这里长期住下来,因为住酒店太贵了,这个大院有人给做饭。但是这个还是在特色产业地方有,经济发展好的地方有。
所以当地政府可能还要有科技相关资金,让专家能够扎在那。所以现在专家也是个问题。培训的大部分专家还是老专家,纯科研的还讲不了实践,推广的专家相对少一点。理论性太强农民觉得听不懂。
其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不仅仅只是技术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理念的改变。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区科学技术局局长袁鸿马认为,只有把农民作为一种人力资源来开发,才能真正完成普通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
袁鸿马:我们现在也在探索除了技术推广以外,农民的发展也是全方位的,我们示范区着眼于农民的发展,把他作为一种创新的要素,作为一种人力资源来开发,这就发展了,如果培训老是单向的灌输,或者说扶贫,主体作用就发挥不了,我觉得只有发挥了人的创造性,把他的创造活力激发出来,他就会成为一种资源。【责任编辑:格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