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下旬,位于三江源地区的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已是一派隆冬景象。走进距县城不远的瓜什则村定居点,统一规划的藏家小院整齐划一,村里的文化广场上安装着健身器械。“以前我家在30公里外的山区,没有草山,只能养一头黄牛,丈夫除了挖虫草再没啥干头。”村口小卖部的女主人才多玛说,“现在靠我这个小店,全家6口人吃饭就解决了!”
这个定居点是2013年同德县异地搬迁扶贫的成果之一。160户无房无畜户家家有了60平方米的住房和200多平方米的院子。全村劳动力都去县城打工,能干的每月能有三四千元收入。
同德是青海贫困人口比重最高的县。靠着精准发力、分类治贫,不到三年就在全省牧区中第一个提前达到了“摘帽”标准。整村推进、移民搬迁、特色产业园、专业畜牧合作社……“同德模式”正是青海彻底解决贫困问题的缩影。
因贫施策,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使得青海特色产业、基础设施、文教卫生、社会保障、生态建设同步投入的大扶贫机制发挥了巨大的带动效应。“十二五”以来, 84.4万青海贫困农牧民脱贫,贫困发生率从36.6%下降到13.7%。
为在青海这个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彻底解决贫困问题,青海省委在今年7月专门召开了十二届九次全会。这次全会上再次明确:力争提前一至两年实现整体脱贫,接着再抓一至两年的巩固提高,确保到2020年有效完成中央提出的脱贫工作目标,实现所有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
“先看房、次看粮、再看学生郎,四看技能强不强,五看有没有残疾重病躺在床”。在精准搞清贫困户家底的基础上,扶贫攻坚向纵深迈进。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关键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青海省集聚各方资源,强化问题导向,多点发力,共同给力,形成全社会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行业扶贫、产业扶持、就业培训、医疗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兜底等一系列专项行动迅即实施:将贫困户纳入省级创业促进就业扶持政策和创业贷款担保基金支持范围;落实搬迁安置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降低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起付线;探索扶贫线和农村低保线合一的实施办法……举措分门别类、细致入微, “四个一批”扶贫行动扎扎实实落了地。
随着啃下一块又一块贫困问题的硬骨头,青海省广大干部群众越来越有底气,纷纷表示:“拿出志在必得的精气神,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苦干,坚决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
来源:人民日报
责编:江格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