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万达百货的“关门潮”引起了社会关注,更令业内对于传统百货业未来发展前景产生了怀疑和思考。在网络电商蓬勃发展的今天,实体百货的地位是否已经岌岌可危,应尽快寻找新出路?有业内人士指出,多元化、多业态发展才是未来百货业进行转型的大趋势。
万达百货面临“关门潮”或因业绩亏损
近日,有媒体对今年上半年零售企业关店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百货业态关闭25家,其中万达百货以关店10家的数量居于榜首,占万达百货总数10%,同时对25家经营不善的百货楼层进行压缩。
据多家媒体报道,万达百货还在计划关闭济南、唐山、江门、温州等多地共45家严重亏损的门店,并调整上海宝山、泉州等地个别门店,压缩经营面积。在人员方面,万达百货总部从今年六月将裁员三分之二。这些消息尚未得到万达百货方面确认。
万达百货“关店潮”到底原因何在?从2014年万达业绩报告或可窥见一斑。2014年万达百货收入154.9亿元,同比增长39%,只完成调整后计划的91%,净利润增亏7%,且亏损正在不断扩大。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说过的一句话多次被各大媒体引用:“万达百货差不多一半是亏损的,一半是盈利的,合并报表是亏损的。”
曾有万达集团财务系统的员工透露,万达百货在集团中的地位一直很低,“每年的任务是止亏”。由此看来,业绩差、持续的亏损或许是大规模“关店潮”的原因。
有业内人士指出,万达百货“与其持续亏损,不如壮士断臂”,关闭经营状况不理想的门店属于正常的商业策略调整。
2014年百货业增速放缓:首次呈个位数增长
不仅万达百货“关店潮”令人瞩目,随着马莎百货、天虹商场、阳光百货、百盛百货、津乐汇百货等先后关店的消息接二连三传来,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在电商呈爆炸式增长的今天,传统百货业的地位是否已经风雨飘摇、岌岌可危?
有机构日前发布《2014年中国百货行业会员企业经营状况统计报告》,根据2014年207家会员企业上报的统计数据分析,2014年商品销售总额的整体增长水平为6.45%,相比前四年,增幅首次降为个位数,低于全国GDP增速(7.4%)近1个百分点,低于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1.5%)超5个百分点。《报告》认为,2014年是标志性的一年,中国百货业态进入了“后百货时代”。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秘书长范君表示,现在国内的商业地产供应过剩,购物中心等项目同质化趋势严重,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一二线城市,而且已蔓延到三四线城市。
一家知名百货从业人士表示,以万达为代表,近年来由商业地产开发商自己投资经营的百货都是“成少败多”。“在一个综合商业体开发的初期,百货业态在稳定场面、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的作用都是功不可没的,但到中长期,由于团队、定位、营销等等多方面的原因,表现其实大都不如外部引进的主力店,盈利能力跟不上,那么就面临淘汰。”
从整体大环境来看,过度投资、业内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消费者消费习惯改变、电子商务如日中天、消费大环境低迷等原因多重积累,让传统百货业的道路越来越艰难。
进军电商vs实行买手制:多元化何去何从
大规模的“关店潮”是否意味着传统百货业已经面临“穷途末路”,需要尽快寻找转型新出路?业内普遍认为,多元化、多业态发展才是未来百货业发展的趋势。
近日,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宣布投资银泰商业,CEO张勇兼任银泰董事局主席,阿里巴巴以持有32%股权顺势成为单一最大股东。双方团队联手推出“喵货”、“喵街”等一系列线上线下融合的产品。张勇表示,希望百货业及整个零售业最终进化到“人——货——场”的高度整合归一。
对于这次传统百货与电商的携手合作,业内评价不一,大多数人认为,双方携手合作、相互融合,阿里使银泰从思维、模式、业务形态等领域焕发新的活力,双方将探索零售商业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
与此同时,也有观点认为,此举实际上是阿里巴巴完全“吃掉”了银泰,凸显了传统百货在转型道路上的尴尬地位。北大纵横合伙人陶文盛表示,下半年百货业的关店、并购还是会继续,电商仅是影响百货的一部分,更多的还在于百货自身的模式问题,尽管都在转型,但还没有成功案例。
在与电商携手以外,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曾指出,另外一种走出困境的途径是采用买手制和联营共同经营的混合模式,在分散风险的同时,也能契合消费者多样性的需求。
然而,虽然不少传统百货企业均视买手制经营为可努力的转型方向,但在香港买手制百货连卡佛和巴黎老佛爷百货在国内纷纷遭遇“滑铁卢”之后,买手制百货的发展也不甚乐观。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我国买手制发展尚在探索阶段,行业内所需的专业性买手人才稀缺,这种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经营手法对于大数据的依赖程度较高,而很多国内传统百货并不具备这种能力,此外,资金、机制等问题也是需要渡过的难关。因此,由传统百货向买手制百货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等待时机成熟。(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潇潇)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