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肃网讯据陇东报报道“互联网+”已是人们熟悉的热词,但“互联网+扶贫”会发生什么?正宁县的一名驻村帮扶干部,利用微信打造“指尖上的扶贫平台”,借助互联网发起爱心接力,让扶贫攻坚突破地域限制,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这个把互联网与扶贫连接起来的“加号”,就是正宁县周家镇核桃峪村驻村帮扶干部、县招商局副局长杨晓敏。
今年7月,在周家镇核桃峪村驻村帮扶期间,杨晓敏了解到村里学校课桌椅破损,音体美教学设施和器材缺乏,留守儿童急需帮助,贫困户需要资金、技术扶持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去哪里寻找帮助,哪来这么多钱,都令她寝食难安。无意间微信朋友圈的微商触动了她,她突发奇想通过微信朋友圈募捐的方式,帮助村上解决这些问题。
7月4日,杨晓敏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捐本好书,让留守儿童的假期不再孤单;捐盒彩笔,让孩子描绘出五彩童年……”的募捐信息,并附上孩子们天真纯洁的眼神、破旧的桌椅作陪衬的图片。信息发出后,引起了微信朋友圈里朋友们的极大关注,不久就收到了庆阳市青少年宫捐助的腰鼓和装修设计师栾工捐赠的200元钱。之后不断有亲朋好友捐助,澳大利亚华人罗磊石、同学李峰等许多朋友纷纷献上了爱心。
收到捐赠之后,杨晓敏非常欣喜,这些捐赠不光解决了孩子和贫困户的实际困难,更是一种信任,要将这份信任坚持下去。她深思熟虑后决定,首先深入了解留守儿童、贫困户的真实情况,将完整信息传达给社会爱心人士,并制定出详细的帮扶计划,让爱心人士对号入座,实现精准帮扶。同时,及时向社会公开捐助情况,让捐助有迹可循,接受社会监督。
在入户调查过程中,杨晓敏人瘦了,也晒黑了,但她心里踏实了。入户调查、发布贫困户资料图片信息、收钱公示等,占据了她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吃饭时,她在看手机,走路时,也在看手机,手机屏幕看得她眼睛酸痛流泪,手指写字僵成了“一指禅”,手机电池一天要换几次,晚上拿着手机倒头就睡着了。每天过着这样的生活,但杨晓敏欣慰着、充实着。截至7月20日,16天的时间,杨晓敏共募集资金81888元,收到价值4万多元的校服、T恤衫,价值1万元的图书、20条迷彩裤、24个腰鼓以及电教体育器材物品等。
杨晓敏说:“非常感谢这么多好心人对贫困户的帮助和对我的信任,我只是一名小小的驻村干部,我的能力非常有限,但是大家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一起参与扶贫,将爱与信任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