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6日消息(记者李鑫)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今年秋季,粮食价格下跌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特别是玉米价格,更是明显下跌。不仅是粮食,其他农产品也出现价格下跌、产品滞销的情况。农民丰产不丰收的话题,再度进入大众的视野。
近期,中办、国办发布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要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根据各类主要农产品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程度,采取“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办法,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价格机制还在完善,农产品滞销却是摆在眼前。农民如何破除农产品价格下跌怪圈?如何实现增收?
再过几天霜冻就要来了,在山东聊城的广平乡,大片的剁椒却还有采摘,这些剁椒怎么办,是被冻坏烂在地里,还是直接将辣椒田毁掉,来年再说?当地的农技人员和椒农们,都是一筹莫展。
广平乡驻村指导员梁一升:市场量没有往年那么大。今年我乡种植辣椒400多亩,以目前的形势,每亩地还有一千斤左右,总量应该有40万斤。
出现滞销的不仅仅是剁椒。在山东滨州的阳信县,芹菜同样出现了滞销。菜农王文勇说,往年这时候,芹菜早就卖完了,今年这60亩却只卖出一小半,一点辙都没有,是真愁得慌。
王文勇:卖一斤赔一斤,还赔不着呢,马上就冷了,芹菜再不出去就坏了,再就是小麦种不上,小麦产量也上不去了。
每一年、每个季节,各种新鲜农产品应季上市,农产品滞销的新闻,就时常会有出现。在价格波动中追涨杀跌,很多菜农被套牢,“菜贱伤农”的悲剧不断上演。卓创资讯分析师王书童认为,散户具有分散性、自发性、盲目性的特点。要摆脱农业周期律的困扰,散户需要自救,自救的一个办法,就是成立专业合作社。
王书童:我觉得首先蔬菜生产一个是实行集约化、标准化,形成小规模的经营主体,比如家庭农场 或者合作社,他们作为主体来生产,同时和一些大中型城市批发市场超市建立合作关系,根据他们对产品、品种、质量的要求来安排生产,达到蔬菜生产标准化,打造自己品牌,避免价格大起大落。
苏阳是上海一家果蔬合作社的负责人,他有一个得意之作,就是将丰收的水蜜桃,卖出了一个高价。今年6、7月份,上海南汇的水蜜桃丰收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质优的水蜜桃出现了滞销,同样的桃子,6个一盒,苏阳将它卖到了160元。
苏阳:网上有微博、二维码都有的,网上卖的蛮好的。
苏阳的做法是,通过电商搭建线上线下的销售平台,将优异的桃树品种、标准化生产的果实展示出来,来赢得市场的青睐。近几年农产品电商发展很快,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汪亮认为,新的形势下,农民要转变原先的生产经营方式,不断学习接受新事物,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是自救的一种方式。
汪亮:一定要融入到现代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中去,对生产者来说,我把产品按照合同的约定,按值按时交给你,那么其他的风险就由商业环节去承担了。
农民积极自救,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就能得到保证么?在吉林省公主岭市朝阳坡镇,农户常大鹏正在给玉米脱粒,准备卖粮。
常大鹏:再留的话,留个三天五天就该捂了,就不值钱了,就全扔了,根本一分钱不值了,就没人要了,就得早点卖,最起码现在没捂,最起码能卖出钱来。
常大鹏是种粮大户,流转了很多土地,有规模效应,玉米品种选得也不错,可他卖粮时依旧犯了难。常大鹏说,2015年黑龙江、吉林的国家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比去年便宜,质量把关也比去年严,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不再放宽相关质量标准,每一百克玉米中的霉变率不得超过2克,恰巧今年夏天的一场旱,常大鹏家的玉米玉米不仅减产,质量也受到了影响。
常大鹏:产量都没上来,苞米籽粒不饱满,没法留了。
冯树国是公主岭市某粮食收储公司的负责人,他说,因为农户缺乏晾晒设备,大家的做法是,将收上来的玉米,直接卖给类似他们这样的粮食收购企业,粮食收购企业将玉米烘干后,再卖给国家临储粮库。冯树国说,今年国家临储粮收购政策的变化,让从事粮食贸易的他,收粮时更加严格,这个严格,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他往辽宁卖粮时,刚刚吃过亏。
冯树国:我拉到那里排队排了一天一宿,霉变超标2.3%,人家不要,要我们退车,退车咋整,贱了卖,不能拉回来,从鲅鱼圈港口拉回来又有运费了,国家标准价是2040元一吨,这卖1950元一吨,一下差90块钱,按三等粮算的。
收粮企业更加谨慎,农户卖粮也就更加困难,种粮大户常大鹏说,卖都困难了,也就谈不上什么收益了。
常大鹏:这都芽都出来了,今年是没招了,眼瞅着赔钱也得卖,过两天就更不值钱了。
有专家认为,我国农业竞争力不强,农产品时常出现滞销,一方面是没有明显的规模经济和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各种政策措施应该积极跟上。
卓创资讯分析师王书童:至今没有建立全国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平台,无法为种养殖业提供准确生产决策信号;另一方面,仍然缺乏对农产品“逆周期”的平抑措施。
农产品滞销、农民卖粮难,说明农民需要缓冲市场冲击的手段,市场行情的预警、农业灾害保险、政策补贴、粮食深加工,都是缓冲风险的手段,我们急需将这些手段编织成为一张网,为农民减缓从市场高处跌落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