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时节,在驻黑河某边防巡逻艇大队新学员培训课上,这是一堂别开生面的教育课。政治处主任卢兴旺没拿讲稿,没有板书,讲台上只放着一本老旧的江图。打开江图,一个个故事从他口中娓娓道来,精彩、惊险尽在其中,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深深吸引。课后,笔者翻开这本江图看到,上面满是新旧不一的笔迹,图角和折叠处打满大大小小的补丁,图面上还不时现出油污。更令笔者好奇的是,这份江图纯手工标绘,比一般的江图多了许多细节和特别的元素。
我们了解到,这本江图是卢兴旺用10余年时间精心绘制出来的。期间,10万多公里的艰苦踏勘,让这幅随江情、地形变化标绘的江图,成为这位界江卫士戍边卫国的忠实见证。
卢兴旺正在测量水位。
江图让他找到“戍边的感觉”
2001年7月,地方大学生干部卢兴旺被分配到祖国地理位置最北、辖区最长、气候最严寒的陆军某船艇部队。然而,入伍前学农业经济管理的他,一时尚难适应边防部队的工作。
第一次随船艇巡江,他就遇到了“坎儿”。开进前,老艇长们反复告诫他:“编队航行,紧紧跟住就行了。”航行途中,他吩咐操艇的战士死死盯住前方的船艇,唯恐掉队。时值初夏,黑龙江上寒意尚存,可汗水刷地把卢兴旺的后背浸透了。这时,一名老兵从船艇的底舱找出一本江图,只见他一边翻看江图,一边比对岸形,几经摸索找到了航标、回到主航道上。一路上,他们对照江图艰难前行,终于在傍晚时分赶到了停泊点,与编队会合。休息时,一名老艇长调侃他:“可以啊,第一次带艇就能‘单飞’!”听着这话,卢兴旺终于明白刚到大队时一位老兵的叮嘱:“如果说巡逻艇是我们的武器,那江图就是我们手中武器的准星,一定得掌握好它。”
从此,卢兴旺与江图结下了缘,他钻研江图、熟悉江情,很快便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界江艇长,年年受到单位的表彰,他的工作也越干越有劲。
手工绘制三千里动态江图
对江图的深钻苦研,让他把辖区的航标、岛屿、浅滩全都装进了心里,他因此练就了一手绝活——手绘江图能做到丝毫不差。
第一次会哨,刚交流完边情的战友们,都在为久别重逢而兴奋地交谈,却唯独看不到卢兴旺的身影,大家还以为他出了意外,四处寻找才发现他正趴在40多摄氏度的狭小船舱内专心致志地画江图。每当有这样的机会,他都会抓住不放,一厘米、一厘米地将自己的江图不断延长。一个明水期下来,他就能把上下两个艇组110多公里的江图全绘制出来。
每天船艇返航,别人在休息、娱乐,他却在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有人对此非常不理解:“有现成的江图你不用,你一个小艇长,何必自讨苦吃。”对此,卢兴旺总是报之一笑。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他终于绘制出一幅三千里的界江图,并在此后10多年的时间里不断完善,实时标绘点滴变动。
真正的水手,不但要记住图,更要熟悉江
2005年,卢兴旺带领的船艇行进至黑龙江上游某航标附近时,遇到一片浅滩,时任指导员的卢兴旺奉命执行先遣探水任务。他看着自己精心绘制的江图,对着航标向前开进。分队长站在船头,一边探水、一边引导。
忽然,船艇一顿,分队长“咚”的一声掉到了水里。他回头一看,卢兴旺还在看图,就抬起一条腿喊道“不用看图了,水刚没过膝盖。”卢兴旺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根,“按照江图、对着航标,怎么能搁浅呢?难道……”
“图是死的,江是活的,由于江水冲刷,航道是会不断发生改变的。”事后,分队长告诉卢兴旺,“要想成为真正的水手,不但要记住图,更要熟悉江。”
从此以后,卢兴旺的行囊中常年放着“三件宝”:江图、钢尺、笔记本。每到一地,必打开江图,对照现地测水位、观流速,查岸情、对航标,遇到变化便逐一标明,做好记录。这个习惯,他一直保持到现在,虽然那份江图还在不断地完善,但是现场比照江图航行的时候却越来越少,因为三千里界江已装进了他的心中。 (l来源:中国青年网)
【责编:格全】【编辑:王田乐 董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