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华夏传媒网今日头条

王永景: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人民检察官

2015-11-07 10:54:08   来源:中国青年网   浏览量:

   
 王永景2004年通过安徽省“三支一扶考试”在安徽省寿县茶庵镇罗湾村挂职村党支部副书记;2006年通过安徽省公务员考试进入寿县人民检察院,先后在监所科、反贪局工作;2010年通过合肥市瑶海区人民检察院选调考试进入瑶海区人民检察院反渎局;2011年9月考入合肥市人民检察院,被院党组派驻到合肥市第二看守所从事驻所检察工作。2012年荣获“全省检察机关第一届监所检察业务标兵”称号,2014年荣获“合肥市先进工作者”称号,2015年荣获“全省检察机关第一届刑事执行检察业务标兵”称号。

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王永景大学毕业后,曾经在寿县茶庵镇罗湾村挂职村党支部副书记,分管计划生育、农业科技宣传与村民矛盾调解等村务工作。

在村里工作远没有王永景想的那么一帆风顺,其中计划生育宣传向来是工作的重点。“刚开始当然很尴尬,常常话还没说完就面红耳赤,还是一起走访的同事接过我的话,才将工作继续下去。”王永景回忆起当初到村民家里走访的场景。

为了克服自己的紧张心态,王永景坚持走村入户,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很快,全村各家各户的基本情况都被掌握在王永景的手中,谁家生了女儿还想要个儿子,谁家夫妻常为家庭琐事闹矛盾,谁家子女都外出打工只留下年迈的父母,凡是村里些许的风吹草动,王永景总能第一时间出现。

直到现在,王永景还能记得许多与当地村民的往事。“其实,农村民风淳朴,只是偶尔会有邻里矛盾、家庭纠纷,这些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几个家庭。”对于农村走访的经验,王永景如是分享道。

王永景始终坚持把村民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把村民当亲人。曾经王永景住在简陋的村部,一有时间就陪留守的大妈大爷聊天解忧,帮助他们提水、拾柴禾、到药店拿药。村中70多岁的吕大爷,看见王永景是个热心肠的村干部,经常为自己和群众排忧解难,就认王永景作了干儿子,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还有一对夫妻在外地务工,急需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如果请假回来办理,不仅扣工资,来回路费也要花费上百元,他们电话联系了王永景之后,王永景特事特办紧急为他们办好了证件,并邮寄到他们手中。

基层反贪工作的勇气与坚持

王永景2006年考入寿县人民检察院从事反贪工作,这里公正严明的工作氛围、反贪经验丰富的检察官同事都让王永景受益匪浅,翻看着一起起查办的贪污行贿案例,王永景暗下决心要将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用到实处。

曾经,王永景和反贪局副局长李瑶共同办理了寿县某镇民政科办事员虚报冒领低保款案时,为把案件查清,王永景跟着李瑶副局长,走访了数十个村民组,询问了上百户村民,核实是否真实享受了低保等民政待遇,通过3个月的调查,终于查清了这个民政科办事员利用私刻村民私章、骗取身份证件,侵吞低保、优抚、五保户等民政资金20余万元的犯罪事实。当几十户生活在困难境地的孤老病残村民,得知能够享受民政救助待遇时,都竞相传颂办案的检察官。

在合肥市瑶海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期间,调查多起征地拆迁案件,王永景和同事发现有人通过公安民警虚报人口,骗取回迁安置房。为了查实证据,王永和同事一起走访群众,核算每家每户应分房面积,最终用如铁的事实让犯罪分子无所遁形,“不能因为案件的大小不同而选择性办案,凡是侵犯百姓利益的,都要连根拔起。”

法治阳光彰显公平正义

经过选调考入合肥市人民检察院,王永景一直从事驻看守所检察工作。刚入看守所不久,在巡视检察中他总能听到在押人员从实体到程序,从判决前到服刑期间的各种法律业务咨询和控告申诉。随着工作的深入,他渐渐意识到,驻所检察官不是代表个体,而是代表着合肥市人民检察院,更代表着无数中国驻所检察官,没有全面扎实的业务储备会给检察官的称谓抹黑,不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就是失职,严重的就是犯罪。

为了尽快适应驻所检察业务,他虚心向同事请教,并把近五六年的业务材料翻出来研究比对,找出每位驻所检察官对相似问题的处理方式和效果,从既往的驻所检察材料中提炼总结得失,反思各种媒介刊发的驻所检察经验材料及监管事故处理。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洒进大墙内每一个角落,让每位在押人员感受到法治的力量。”这是王永景在心底对自己许下的诺言。

近年来陆续曝光的河南赵作海、浙江张氏叔侄等冤案,让王永景感触颇深,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严防冤假错案的发生是工作不能突破的底线。王永景每天坚持在驻所检察工作中受理在押人员及其近亲属的控告申诉,认真审查,及时答复,做到件件有结果,件件有答复。近4年来,一共受理并审查在押人员控告申诉100余件,接受在押人员法律咨询500余人次,发现没有羁押必要的,经向领导汇报,建议办案单位释放在押人员20余人。
维护在押人员合法权益

“即使是最凶恶的犯罪嫌疑人也有生存下去的权利。”在王永景驻所检察期间,邱家春贩毒案让他印象深刻。羁押期间,毒贩邱家春因恶心、呕吐、身体浮肿,被紧急送往安徽省立医院抢救,确诊为肝硬化腹水。王永景及时向法院提起变更强制措施,要求对毒贩邱家春取保候审,自己和同事更是在医院里看护了一天一夜。当毒贩邱家春病愈出院,面对如此关心自己的检察官,不由得流下了悔恨与感动的泪水。

4年来,王永景共计向办案单位催办换押50余人次,为在押人员依法催办执行通知书30余人次,纠正刑期计算错误或笔误20余人次,纠正单人提审等不规范提审20余次。

为及时了解看守所的重大情况,共同分析监管执法和检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4年来王永景一共和看守所召开联席会议15次,提出口头或书面检察建议30余件,纠正违法十余件,有效地解决了监管执法中存在的安全隐患30余处,重点解决了夏季防暑降温、在押人员生活卫生、伤病救治、基础设施及监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实现了看守所连续13年无事故的良好记录,确保了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维护了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

荣誉来自点点滴滴的努力

自幼生活在农村的王永景,是兄妹五人中的大哥,母亲是聋哑人,父亲是文盲,大妹因患小儿麻痹症小时候只能在地上爬来爬去。王永景七八岁时就要跟着父亲学习插秧、收割等,一到农忙,他就向学校请个长假帮助家里干农活;每到暑期,他又要带着年幼的妹妹们捡拾废品卖钱,减轻家里的负担。

艰苦的环境磨练了王永景吃苦耐劳、孝敬父母的品性,如今他自己小家庭生活过得还不错,就和爱人商量决定,按月给父母四五百元,让70多岁的老人家安享晚年幸福。

“以前家庭困难期间,得到政府和很多好心人的帮助。”王永景回忆起往事,“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一直带着感恩的心,工作着、努力着。”

王林是合肥城郊地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他眼中的王永景是一个热爱工作、耐心谦虚的优秀检察官。看守所事务繁琐,王永景却能坚持每天调查并填写业务交接班会表,坚持和同事通过信息联网核对在押人员羁押期限及诉讼环节变更,不管多小多杂的事,王永景始终十二分认真地去做,汇集了点点滴滴的努力,才成就了他今日的荣誉。

在检察院的同事口中,还流传着王永景“及时钥匙”的别名。一次,检察院的同事林晨因急于处理一件案件匆忙出门却忘记带办公室钥匙,四处求而不得,刚出差回来的王永景听说后立刻从家里赶来,将自己的钥匙送到林晨手中,解决了林晨的燃眉之急。自此,王永景“及时钥匙”的别名传播开来。(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