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越来越近的小康社会,人们脱贫的愿望越来越迫切。精准扶贫,是使困难群体脱贫的必要措施和手段。
而在推进扶贫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浮夸、掺假等不正常现象。不信,看看新闻报道就可猜出一二分。
中央大政方针一出台,就有一些地方似乎先知先觉起来。这边政策公布没几天,他那里便有了让人高看一眼的成果:实施了某某工程,让多少多少人过上了好日子;探索创新了某某路径,一下子让贫困人群钱包鼓了起来;云云。
脱贫是建成小康的必经阶段,扶贫是脱贫的关键步骤。这是宏伟目标,更是政治任务。在这个上面,不能开半点玩笑,更不能掺杂使假。精准扶贫,必须要挤干“水分”。
“大跃进”的教训要牢记。贫困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一时就能解决的。那些放卫星般的胡吹海说,应该引起关注。一些地方不务实际,不重过程,可能搞一些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动作,这类的脱贫是一时的,表面的,不诚信的,是不可取的。
“浮夸风”的问题要解决。精准扶贫,事关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问题,必须立足实际,坚持实事求是。贵在精准,要找出贫困的根子,然后因类施策。如果脱离实际搞数字扶贫,本是得民心的举动必然会变成伤民心的丑行。
“长细常”的作风要坚持。抓长抓细抓常,是反“四风”得出的科学论断。办什么事情,必须有长远的规划,必须有细致的布局,必须有常久的坚持。精准扶贫更是如此,不是“一阵风”,而是“持久战”,要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锦上添花,不管大事小事都实实在在地去做,持续永恒地坚持,一切问题都能够解决好,才能尽快实现脱贫目标。
挤干“水分”要靠实践者的自觉,更要靠组织者的监督。精准扶贫是个系统工程,要和地方发展、民俗习惯、人口素质等多方因素结合起来,要因地制宜、因类施策,防止一刀切、一锅煮,就需要配套的制度机制来保障,并在执行上动真格。这样才能做到上下联动、整体发力,实现务实高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