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作为人类自行营造的物质空间,是在时间、空间、物质、能量、信息、资本的有效整合下人类建构生存系统的一种基本空间范式,承载着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功能,发挥着空间管理与治理、规范空间行为、提供持续福利等功效。因而,新型城镇化可以统筹空间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就业促进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机制体制改革创新等各项工作有序和协同开展,是推进片区扶贫攻坚战略的重要抓手,能有效提升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效率。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全面小康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特别是加快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减贫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则需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集中连片特困区而言,同时实现全面小康和生态文明建设两个目标需要发挥新型城镇化的经济生产、环境改造、社会关系调整、政治资源配置和空间管治功效。
具体操作上,连片特困区需因地制宜、多元化推进片区城镇化进程。从城镇化类型多样化的角度来看,连片特困区可以加快旅游拉动型、资源集聚型、边贸繁荣型、交通节点型和综合服务型城镇化发展。连片特困区推进城镇化发展应遵循不同的路径,如移民搬迁、产城融合和组团发展等。连片特困区城镇化滞后,自组织城镇化进程缓慢,需要其他组织城镇化方式的大力支持,但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路径的城镇对外部支持特别是城镇化政策的需求不同。因而,国家在推进连片特困区城镇化时应给予多维度的政策选项,满足其最迫切的需求。(经济日报 :游 俊)
(责任编辑:格全